2013 DSE中文卷一 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深入導讀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1) 小男孩走出大門,返身向四樓陽台上的我招手,說:「再見!」 (2)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早晨是他開始上小學的第二天。我其實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樣,再陪他一次,但我卻狠下心來,看他自己單獨去了。他有屬於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場,只能看作一把借來的琴絃,能彈多久,便彈多久,但借來的歲月畢竟是有其歸還期限的。 (3) 他歡然地走出長巷,很聽話的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規蹈矩的模樣。我一人怔怔地望着油加利樹下細細的朝陽而落淚。 (4) 想大聲地告訴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給你們一個小男孩,他還不知恐懼為何物,我卻是知道的,我開始恐懼自己有沒有交錯? (5) 我把他交給馬路,我要他遵守規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們能夠小心一點嗎?容許我看見他平平安安的回來!我不要越區就讀,我們讓孩子讀本區內的國民小學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學,我努力去信任自己國家的教育當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兒女為賭注來信任的 但是,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 (6) 他開始識字,開始讀書,當然,他也要讀報紙、聽音樂或看電視、電影,古往今來的撰述者啊!各種方式的知識傳遞者啊!我的孩子會因你們得到什麼呢?你們將飲之以瓊漿,還是哺之以糟粕?他會因而變得正直忠信,還是學會奸猾詭詐?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出來,當他向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給他的會是什麼呢?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呢! (7) 我給小男孩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七歲那年,小男孩被蝴蝶的三部曲弄得神魂顛倒,又一心想知道螞蟻怎麼回家;看到世上有那麼多種蛇,也使他歡喜得着了慌。我自己對自然的萬物只有感性的歡欣讚歎,沒有條析縷陳的解釋能力,所以,我為他請了老師。
Category: DSE 中文卷一文章
曾敏之〈橋〉| 2012
2012 DSE中文卷一 試題下載 PDF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深入導讀 曾敏之〈橋〉 1 我對橋有一種特別感情,這是童年時代培養起來的。家鄉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鎮郊有一個平橋塘,一潭碧水,橫架一座小木橋,每逢夏天,那兒就是我游泳嬉戲的地方。站在橋上,雙臂高舉,「撲通」一聲,跳入碧潭之中,常常游個半天,讓酷炙的太陽把潭水曬得燙了,才盡興地和小伴們跳躍地歸去。 2 就是這麼一段童年舊事,幾十年來從未忘懷。「文革」後期,我在百無聊賴之中,忽然有還鄉之想,於是輕裝一襲,回到了故鄉。因為離鄉四十多年,中間又經歷了無數動亂,敘舊之餘,真是恍如一夢。我念念不忘平橋,踱步郊原,就到平橋覓舊。潭水清淺,橋還是舊的,似乎人世的滄桑變化,沒有影響到這個小橋流水的地方,令我十分感慨,記得當時吟下了這樣一首小詩: 休問浮沉身外事,且銜哀樂手中杯。多惰自有平橋水,照得天涯浪子回。 3 我這個浪遊半生的浪子,在故鄉只留了幾天,就又投到繁囂的都市中討生活了。但是平橋流水的印象仍然是深刻的,那種帶有寧靜、古樸遺風的自然情趣,時時勾起我懷舊的情緒。我到過江南,也曾身歷江南水鄉的情境。那些水鄉多的也是橋,如今我也曾用想像去捕捉江南的遊蹤,從而聯想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杜牧,聯想到「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的曼殊,更聯想到波濤洶湧激流飛濺的錢塘江大橋……可是,「江南舊夢已如煙」,我今天離開它更遠了。 4 更是出於意料之外,是過了幾十年之後,我又為橋撥動了感情的琴弦。那是一九七八年的冬天,我離開深圳,跨過羅湖的時候。過了深圳進入羅湖,就進了香港的地界。深圳與羅湖只隔一座橋,卻分開了兩個世界。出境的那一天,我挽著輕便的行囊,佇立羅湖橋頭,回頭望著深圳——它代表著多難的祖國的大地,不禁熱淚盈眶。我說不出當時複雜的感情,似乎一刹那間集中了悲歡離合的滋味。回想三十年前,我從海外歸來,踏上新生的祖國大地的時候,也經過這一座橋,那時候正年青,青年的活力和幻想充塞於軀體、腦際之間,有循著一個明確方向勇往直前的勇氣。當年我哼著「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跨過橋,擠在人流中,奔上開往廣州的列車,重返祖國的城市。從此以後,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經歷,而我卻在悠長的歲月中老了,如今髮已星星,卻又重踏羅湖橋頭來到香港這個地方。記得離開朋友們的時候,曾為這次的遠行寫下告別的詩篇,似乎感情都寄託在詩裡面了: 又將策觚向滄瀛,此夕樽前別有情。湖海論交腸共熱,風塵歷劫眼猶青。濤聲入夢抒懷抱,海月遙看憶故人。正是冬陽頻送暖,馳驅豈問髮星星。 5 我重到香港之後,這個城市於我已覺得陌生,三十年的時間使它的形貌變化得太大了。香港與九龍隔海對峙,現在已有地下鐵路通火車,有地下隧道通汽車,可以暢通無阻地渡海了。但是渡海的天星小輪依舊行駛,乘客雖然減少了一些,依然是那麼準時開航,從容不迫地乘風破浪。當我乘著天星小輪在海濤中渡海時,才依稀拾回三十年前的記憶。不錯,三十年前我曾和許多朋友乘輪渡海,倚著欄杆,迎著海風在低聲細語,談詩、談文、談令人興奮的形勢。後來,朋友們都分飛了,有的北上,有的進入東江游擊區……大家分手時心中充滿了對新生祖國的激情,幾乎不必用語言就能表達出各人的抱負,那就是為國家為人民做一番事業。而我也曾以豪邁的感情隨著朋友之後,跨過羅湖橋重回廣州。三十年來,分飛的朋友有的重聚,有的遠離,有的卻在殘酷現實中犧牲了。因此這重拾的記憶顯得十分沉重,我幾乎帶著一種淒然欲涕的感情來回憶他們。 6 我既然來了,在經歷一段時間之後,也就逐漸看清香港變化的輪廓,特別是在今年暮春季節,乘纜車登上太平山遊覽的時候。太平山是香港的最高點了,登山眺海,香港、九龍盡入眼中,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那些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而是馳名世界的天橋建築。香港九龍的天橋,可說是饒有趣味的現代化的一種產物了,不論市區、半山、僻野,常有飛橋橫空,構成立體的藝術形象。據說香港的天橋系統,被稱為世界上最龐大最完善的系統,它的特色是附設有和行車天橋分隔的行人天橋,另有隧道的安全措施,藉以保障行人安全橫過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