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king

DSE補底,唔好去補習社?

作者簡介︰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高中已兼職私人補習,大學畢業後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熟悉中文教育,了解補習市場生態。此文雖然以「中文科」為探討對象,但原則適用於所有學科。 《中文補習邊個好》系列專題,以中文老師的觀點出發,討論補習的種種議題︰ 文章列表 DSE補底 最近在網上討論區看到一個問題︰ 學校pre 1 而家想搵補習,但係見到冇乜補底班,又驚上常規課程會跟唔上,有冇邊個補底會好啲? 問題之後,有人舉了很多補習名師,winter lau、蕭源、yylam、dse.ching都有。繼續看下去,有一個回應值得說一下︰ 補底要私補先有用,大班唔會咁仔細救你 雖然只是一句,但不得不說,他說出了事實,中文1,想補底,去補習社效益最低。 木桶理論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不幸。 這裏可以將句子改寫一下︰「成績好的學生都差不多,成績差的學生各有各問題。」〈按成績來選擇〉已說明過,大型補習班不適合成績差的同學,它們存在的本質,就是要服務成績中等至中上的同學,幫助摘星。對於落後的同學,就算補習章程標明是「補底班」,但都一定不能符合學生期望。 成績好的學生,問題只得幾個,來來去去都是那些,課堂未開始,老師都已知道,也一早準備了相應的教育方法。最多劃分三五個單元,已能夠全面照顧不同弱點的學生。成績差的學生相反,每人都有一大串問題,而且每人的問題都不一樣,一班有四十個學生,一堂有八十分鐘,試問老師有多少時間回應個別學生?平時在學校上課都已經落後了,又怎可寄望在相同授課模式的補習社,會有所改善?(如果覺得補習天王「咁出名一定唔係流,一定有料到」,那建議先看〈中文補習天王點貼題?〉。」 想像一下︰學生是木桶。成績好的學生,木桶只在頂層有破口。成績差的學生,到處都有破洞,而且每個破洞的位置都不同,工匠不能用一式一樣的木板,修好所有水桶。每個都要獨立審視,分開處理,補好了洞,還要看看有沒有細微裂痕。否則,無論頂層修得多好,只要底部有小破洞,就功虧一簣,甚麼水都裝不到。 補習老師,就是修補工匠,量身研究修補的方法。而補習社名師,就像是市集的商販,出售工廠製作的標準木板,買回來後,還要自行修補。 中文如何補底?

Continue Reading →

經歷遊觀文學

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語文科主任。文學獎得主。 閱讀理解 上兩篇文章,介紹了中國文學裏兩個重要的文體分類,感傷文學和史傳文學。感傷文學主要圍繞別離、失戀、戰亂、死亡、孤獨等悲傷主題,強調「以悲為美」,DSE 近年考題多屬此類,例如〈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和〈繁盛〉,皆以沉鬱的語言表達孤獨和控訴。史傳文學以人物書寫為主體,通過人物的性格,揭示作者對人生的感悟,DSE考材〈第九味〉和〈孤獨的理由〉,帶讀者走過曾先生和老爺的一生,帶出面對孤獨與面對人生的方法。 這篇文章,會介紹第三個重要文體︰「遊觀文學」。 遊觀文學 顧名思義,遊觀文學,就是遊山玩水的文學。「遊記」是大宗,尤其是中國古人,特別愛記述出遊。魯迅說中國文學只有兩類,一類叫「廟廊文學」,廟廊就是帝都朝廷,廟廊文學就是寫奏摺公文,為國家做事。讀書人都想寫廟廊文學,寒窗苦讀,考取功名,就是要做朝廷命官。好聽一點是「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實際一點,當公務員薪高糧準,所謂學而優則仕,優就是優差。但人人想寫廟廊文學,卻不是人人可以寫。有些人寫了一陣子,人際關係處理不善,一個不慎觸怒皇帝,就被發配貶謫,流放邊疆。這些人在小地方無事可做,終日遊山玩水,心存魏闕,就將滿腹牢騷,寫成了「山林文學」。表面上是寫甚麼醉翁亭法華山,字裡行間,念茲在茲,仍是北極朝廷。所謂的山林文學,不過是廟廊文學的一種變奏。 而山林文學,也可以稱作遊觀文學。 但凡在中國文學裏,作者寫他去了哪裏哪裏,我們都應知道,作者的重點完全不在他筆下的地方,而是文章背後的情感,和這些情感的原由。同學耳熟能詳的〈醉翁亭記〉,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樂也」。山水之樂,就是「太守樂人之遊而樂」,寄寓為政者要心繫百姓。〈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凝形釋,感悟在朝廷不應與小人爭鬥。(但下山之後,召命一來,還不是乖乖去做官?)遊觀文學的讀法,就是不要管作者在寫甚麼。而是追本溯源,想想他為甚麼要這樣寫? 成長 遊觀文學另一個重要元素,就是「成長」。出遊之前,主角一定有事情鬱鬱於心,出遊之後,遇到一些人和事,最普遍是大自然,或是認識到某某人,聽他說了甚麼話。慨歎一聲,「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心結就解開了。又或是從前猶豫不決,遊觀之後就堅定心志。明清之後,多了一些遠離廟廊的遊記,如《西遊記》、《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儒林外史》等等,這些遊記雖然沒有再開「怨婦葡萄」mode,但仍不離「成長」的要素。隨着遊歷增加,書中人物的識見愈多,讀者通過他們的遊歷,自己也增廣見聞。 DSE 的遊觀文學 我們又來猜一猜,歷屆DSE卷一白話文,有哪些屬於遊觀文學?(這條應該比前一篇容易。) 答案如下︰ 有看到它們的共通之處嗎? 〈橋〉、〈觀沙礫記〉、〈跑道〉、〈橘子〉和〈我們去唱歌〉,全部都有經歷空間轉移,全部都與「出遊」有關,文章前後,作者都有改變。學生又會問︰ 「〈橘子〉不是日本的芥川龍之介寫的嗎?怎麼又可以算入中國傳統文類?」 先不論日本文學有沒有遊觀這一類,但如果我們將遊觀的定義,定為「遊歷之後有所改變」,〈橘子〉就鐵定不二了。再說文學這回事,古往今來,中外東西,人同此心,遊記這一產物,每種文明都有,卻未必如中國般發展蓬勃。 〈橋〉寫曾敏之在中國、外國和香港之間漂泊,感念「多難的祖國大地」,繼而決心回國(大公報總編,口說愛國,最後還是在香港終老,拋開多難的祖國大地不顧);〈觀沙礫記〉是賈平凹與女兒在沙灘嬉戲,看到沙石閃耀,領悟每事每物都有適當位署;〈跑道〉寫劉裘蒂在操場練跑的眾生相,了悟人與人不用爭競,保持自己步伐就好;〈橘子〉的主角,原本對世事失望,在火車上看到女孩拋擲橘子,感受到世界的一絲暖意;〈我們去唱歌〉,寫作者走過荒涼的村落,勉勵自己,就算面對逆境,都要勇敢面對。

Continue Reading →

走過史傳文學

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語文科主任。文學獎得主。 中文閱讀理解官 上一篇文章〈認識感傷文學〉,開始講解提升閱讀技巧的方法。首先同學要對文體分類有初步認識,認識甚麼是「感傷文學」,因為「感傷文學主要圍繞別離、失戀、戰亂、死亡、孤獨等悲傷主題,強調『以悲為美』,DSE 近年考題多屬此類,例如〈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和〈繁盛〉,皆以沉鬱的語言表達孤獨和控訴。」如此,細析之前就能大概猜出作者想說甚麼。 這篇文章會延續話題,介紹第二類常見文體——「史傳文學」。 史傳文學 劉國平在〈史傳文學之理論建構〉有言︰ 所謂史傳文學,就是可信度較高的歷史著作中,具有傳記性質或涉及人物刻畫,且文學性強的作品。所以,首先,其「文本」必須是「歷史的」,易言之,謂史傳者,必需是一般公認的歷史典籍,作者為史學界公認之「史家」,它是「史」,至少是形式上的史籍,而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並有史家所要呈現的歷史意義在內,與以虛構為主的敘事文學作品有所不同。史傳文學的第二個條件是,其「敘述」是「文學的」,亦即前述的史籍,必須具有文學之美。史傳文學的第三個條件,是史著作品必需涉及「真實人物」的形象刻畫。完美的人物刻劃,不但要寫其人為某誰,還要寫出其之所以成為某誰,十六正史中之短傳,或許不能完全達到此一目標,但總要選取特殊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以顯現其人格特質;選取重要的大事,以展示其生命歷程,以鮮明的個性化語言,傳達其性情神韻。必要時,尚需代言其內心思維,作全方位及心理的描繪,期使形神兼備,並表現史家所欲展示的某種意義,一如文學作品的主題。 用一句去翻譯︰史傳文學,就是歷史人物書寫,不以「年份」或「朝代」為中心,而以「人物」作為記敘視覺,用歷史去講人物,用人物去講人性。 中國文學由《左傳》開始,成文作品無論是不是歷史書,都有很強的「傳記」意味。最為同學熟悉的,當是司馬遷《史記》裏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在記敘完璧歸趙、蠅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之間,側寫出秦王、趙王、藺相如和廉頗的人物特徵。大家初中都讀過的作品︰《木蘭辭》、〈楊修之死〉、〈差不多先生〉、〈五柳先生傳〉、《三國志》、〈岳飛之少年時代〉……等等,全部都有很強的史傳特性,老師教書的重點,也不是放在歷史事件,而是要大家從人物身上學到啟發。 史傳文學的讀法,就是將焦點放在人物身上,看看他都經歷過甚麼情,怎樣塑造出當下的個性。再後一步,就是去思考作者為甚麼要突出這些人物特徵,從人物身上,作者想傳達甚麼道理,對世事有甚麼感慨? DSE 的史傳文學 我們再用DSE卷一閱讀考材做例子,看下去以前,大家可以想想,哪些篇章可以視作史傳文學? 答案如下︰ 有看上一篇文章的同學,可能會問︰「你不是說過,第九味、紅心蕃薯、孤獨的理由、夢中的父親和繁盛,是『感傷文學』嗎?」 中國文學的分類方法,不是生物學的分類系統。後者是嚴謹的科學,物種不是A就是B,蝙蝠雖然會飛,但牠就是哺乳類。科學的分類,目的是要令每事每物有清楚界定,令事情變得簡單。而生命的情感含混曖昧,我們不能用一句(甚或是一百萬句)將心裏的情感鉅細無遺、準確無誤、完全具體去交代,才會有文學書寫。古往今來作家,就是用自己的生命體驗,盡量抒寫所想所感。 所以文體分類,有很多重疊的空間,一篇作品,既可以屬於「感傷文學」,亦可算入「史傳文學」,這只是切入作品的角度,幫助讀者理解文本,至於它「是」或「不是」某一類作品,其實不重要。 〈第九味〉所展現的平淡之味,是要由曾先生這一傳奇人物去帶出,還要輔以父親的態度作對比;〈紅心蕃薯〉以泥土為題,講的是父親與鄉土結連的故事;〈夢中的父親〉,顧名思義,記敘與父親相處的點滴,帶出他念茲在茲的妻子;〈繁盛〉雖然沒有一個人名,但卻記敘了一群人,幾群人,兩個世代、百年來人類與大自然搏奕的故事,寫出了長輩如何在逆境中掙扎求存。面對這類以人物貫穿作品的文章,乍看之下無法理解,就可多從人物的反應或說話思考︰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再舉具體一點的例子︰

Continue Reading →

認識感傷文學

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語文科主任。文學獎得主。 中文閱讀理解技巧 上一系列專題《DSE中文補習邊個好?》,一共十篇文章,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討論了中文補習的選擇問題。這篇文章開始,會開始新的討論︰如何提升中文成績? DSE中文科被尊為死亡之卷,其中閱讀理解的貢獻最大,考生平均分僅得百分之四十六,拿最高分的學生,也得不了七成分數。要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最根本的方法當然是自小培育閱讀習慣,日子有功,就能一目十行,看兩句就知道作者想說甚麼。但如果想取巧一點,還是有點方法—— 就是認識中國文學裏的文類傳統。 中國文類傳統 我所講的「文類傳統」,不是指香港中小學教起的「記敘、抒情、敘事、議論」——這些是入門觀念,在文學意義來說,根本不可以這樣分。我所講的「文類傳統」,是文學評論家以文本主題和思想作出的分類,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一,感傷文學 二,史傳文學 三,遊觀文學 四,女性文學 感傷文學 徐國榮在〈古感傷文學原論-漢魏六朝文士生命觀及其文學表述〉指出︰ 文人觸目皆悲,自身的遭際是悲哀的,自身外的人生現象也是悲哀的,人生的本質,也就被文人視為悲哀的結晶。漢末魏晉文人不斷地咏嘆「人生」這個主題,文中大量感傷情調和意象的湧入,造成了「以悲為美」的審美藝術風潮,遷逝之悲和生命流變感幾乎是文士們時時刻刻要表述的文學主題。別離、失戀、離異、災禍、戰亂、死亡、孤立、憂鬱、悲愁、怨憤、悲怨之情紛呈雜沓而來,文人觸處皆悲,於是侈陳哀情、流連哀思之文蔚為一股強大的感傷潮流,席捲漢魏六朝,感傷主義時代正式宣告來臨,感傷文學也躍登歷史舞台。 淺白一點去翻譯,「感傷文學」是屬於別離、失戀、離異、災禍、戰亂、死亡、孤立、憂鬱、悲愁、怨憤或悲怨的創作,目的是哀歎生命,而「孤獨」,是感傷文學永恆的題材。再簡單來說,因為情鬱於中,悶悶不樂,於是寫作排讉,這就是「感傷文學」。我們回顧一下二零一二年開始,DSE閱讀理解考材,〈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2013)、〈第九味〉(2014)、〈紅心蕃薯〉(2016)、〈孤獨的理由〉(2018)、〈夢中的父親〉(2020)、〈我們去唱歌〉(2023)和〈繁盛〉(2024)都屬於感傷文學,文章的氣氛灰沉,感情抑壓,文中的作者,文中的人物,對世界有所不滿懷疑抱怨,作者通過他們之口,他們通過作者之筆,去對世界控訴。 這類文章的特徵,是用字沉鬱,偏向悲觀。舉二零二三年〈繁盛〉為例,最後一段作者這樣寫︰「整個冬天,小小的村莊阿克哈拉潔白而寂靜。我心裡惦記著紅色與金色,獨自出門向北,朝河谷走去。大雪鋪滿河面,鴉群迎面飛起。牛群列隊通過狹窄的雪中小路,去向河面冒著白氣的冰窟飲水。我隨之而去。突然又想起了魚的事。我站在冰窟旁探頭張望,漆黑的水面幽幽顫動。抬起頭來,又下雪了。我看到一百年前那個人冒雪而來。我渴望如母親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兒一樣撲上去哭泣。」 其中寂靜、大雪、鴉群、狹窄、冰窟、幽幽顫動、哭泣,令人聯想到難關和絕境,我們只看這一段,就大概可斷定文章屬於「感傷文學」。看文章的時候,我們「多一點往壞的方向想」,就較能代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文章的標題「繁盛」,原來也有「蕭條」的意思。 閱讀理解最難的,閱讀理解最想考核的,就是寫作動機。而寫作動機,看似人人不同,卻是大同小異。如果用「孤獨」的角度切入,張曉風的兒子離開母親,(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曾先生仿如世外高人,大起大落,避走金門(第九味);父親在南洋從軍漂泊、回台後卻見兒子捨棄鄉土(紅心蕃薯);家公年少為弟妹犧牲,年長事業失敗(孤獨的理由);父親與戰友,至死不能越海回國(夢中的父親);村子冷落蕭條,媽媽桑對曠野惆唱;先民冒雪而來,在旱地與自然搏鬥︰這一切一切,全部都是孤獨。明白到這一層,考卷就很好答了。如果同學有研究試題,一定會發現,總會有些題目,問到篇章的感情色彩。這個時候,你只要確定文章是「感傷文學」,蓋着眼都能猜到答案。 除了「孤獨」之外,還有「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哀悼歲月」或「懷才不遇」……等等主題,同學可以思考一下,上面提過的文章,哪篇屬於哪類? 十六篇範文

Continue Reading →

補習總係無進步?

作者簡介︰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高中已兼職私人補習,大學畢業後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熟悉中文教育,了解補習市場生態。此文雖然以「中文科」為探討對象,但原則適用於所有學科。 DSE中文溫習方法 為了要比較坊間補習名師,花了好些時間在網絡上,蒐集學生對不同老師的評價,文章分別寫了在〈yylam 蕭源好唔好?〉、〈徐永豪vs張欣欣vs劉愷欣〉和〈文靜 Issac Lo邊個好?〉。林溢欣、蕭源和徐永豪毀譽參半,張欣欣適合背誦能力強的學生,劉愷欣和Issac Lo網絡聲量欠奉,文靜則是最多負評的一位。 研究芸芸評價之時,我發現有一種說法常常出現﹕「補了XXX兩三年,最後中文都是2/3,XXX正呃錢。」如果這只是針對特定老師,那可以理解,但位位老師都一樣,那就不禁令人思考︰如果補了幾年都不能升Grade,那補習的意義究竟是甚麼?這又再引伸另一個問題,中文要進步,又應該怎樣做? 理解錯了補習這回事 我在〈中文補習,究竟補啲乜?〉說過︰「考試教育的根本,就只能是應試訓練。DSE補習,就是提供實用的考試技巧,幫先天缺陷(語文根底薄弱)的學生,以後天努力(應試技巧)來逆轉。無論大班上堂、小班教學、一對一指導、video course,都應該是不停做訓練,不停灌輸方法和竅門。」 這是我教DSE的宗旨,就算在傳統日校上課的時候,其他老師會教額外的語文知識,會多看其他閱料,但我每個禮拜就是派卷和對卷,Teach them right from wrong。要評價課堂優劣,只要評價我教的技巧是否有用,我也坦白承認︰我教的學生,中文水平沒有改善,就只是會考試,就是考得比其他人好。當然有些學生,掌握不到考試技巧,或是理論上知道卻發揮不到,到頭來2233。又有些學生,掌到到技巧,有所進步,升了一兩個grade,但就再進步不了。由2變4的,往往在5的關口前止步。 這牽涉到補習的本質,如果將中文成績化為數學公式,就是「語文基礎能力 x 應試技巧 =

Continue Reading →

文靜 vs Issac Lo

作者簡介︰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高中已兼職私人補習,大學畢業後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熟悉中文教育,了解補習市場生態。此文雖然以「中文科」為探討對象,但原則適用於所有學科。 DSE中文補習 前兩篇文章,概括了補習名師林溢欣、蕭源、張欣欣、劉愷欣及徐永豪在社交媒體的評價,並請Chatgpt歸納重點︰ YY Lam(林溢欣) 蕭源 張欣欣 由於他在官司後暴光率大減,網上也沒有人討論他,因此我看了他的Youtube教學片段,得到的印象是︰ 「內容方面,他教作文時,比較喜歡從用詞方面下功夫,建議學生多背優美的詞彙,而且提供了很多作文句型,請同學帶入考場再按題目需要更動。這種學習方式,適合背誦能力較強的學生,就算不明所以,但背下去,寫下去就會有分。」 劉愷欣 她亦然,補習年資尚短,沒有太多評價,我看過她Youtube的意見是︰ 「無甚特別。說的東西很大路,內容紥實,學生只要跟著她的建議,成績一定會有進步。在演說角度看,不特別有趣,也不至令人睡着。」 這篇文章,則會用相同的手法,先從網絡搜集評價,再由ChatGPT綜合意見,看看文靜及Issac的教學表現。 文靜 綜合評價 優點 ✅ 作文技巧受部分學生推崇 ✅ 課堂互動高,可私下問問題

Continue Reading →

徐永豪vs張欣欣vs劉愷欣

作者簡介︰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高中已兼職私人補習,大學畢業後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熟悉中文教育,了解補習市場生態。此文雖然以「中文科」為探討對象,但原則適用於所有學科。 中學補習︰大型補習社比較 上一篇文章〈yylam 蕭源好唔好〉勞請ChatGPT,綜合網上討論區對林溢欣和蕭源的評價,以讓各位概括了解兩位名氣最大的補習天王,他們的課程特色和學生的意見︰ YY Lam(林溢欣) 蕭源 這篇文章,會繼續比較其他補習社的優劣,將會一併列出張欣欣(英皇教育)、劉愷欣(凝皓教育)和徐永豪(AfterSchool)和文靜的綜合評價。各位可以有多一些參考資料。 網絡評價 張欣欣 BabyKingdom︰我仔岩岩補左2個月,未知實際有無用。但阿仔就鍾意上佢堂,話佢講野funny,阿仔就話有用。我個仔都係補咗冇幾耐,佢話亞sir講嘢好好笑。成效就真係未知,希望小朋友能夠從輕鬆中學習啦! …… 花了十多分鐘在Google左click右click,出來的結果都是他誹謗活學教育的新聞,還有他常常在Facebook分享對老婆好的文章……以上這一則,是唯一有關他教學質素的評論。想來他官非之後,潛水潛很深…… 為此,我又在Youtube搜尋他的名字,看了好些其教學片段。內容方面,他教作文時,比較喜歡從用詞方面下功夫,建議學生多背優美的詞彙,而且提供了很多作文句型,請同學帶入考場再按題目需要更動。這種學習方式,適合背誦能力較強的學生,就算不明所以,但背下去,寫下去就會有分。這又是香港考試制度的一大弊病︰就算作文言之無物,但只要多用艱澀字就會高分。我不是批評他,他對得起他的職位,只是跟着考評局要求去走。 劉愷欣 評價闕如,一來她在補習市場的年資尚淺,二來學生人數減少,補習已不比從前。因此,我又看了她Youtube的教學片。 評價︰無甚特別。 說的東西很大路,內容紥實,學生只要跟著她的建議,成績一定會有進步。在演說角度看,不特別有趣,也不至令人睡着。 徐永豪 ChatGPT綜合意見

Continue Reading →

yylam 蕭源好唔好?

作者簡介︰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高中已兼職私人補習,大學畢業後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熟悉中文教育,了解補習市場生態。此文雖然以「中文科」為探討對象,但原則適用於所有學科。 中學中文補習 前幾篇文章,〈按成績來選擇〉提供了選擇補習形式的原則,〈補習天王點貼題?〉解釋了大型補習社的運作方式,〈中小型補習社質素如何?〉講述規模小的教育中心如何營生,〈私人補習點樣揀?〉教同學如何判斷老師質素,〈線上課程指南〉說明怎樣選擇線上補習形式,〈中文補習,究竟補啲乜?〉概述了中文補習的內容。 來到DSE中文補習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會討論同學最關心的問題,比較補習天王的課程特色,看看蕭源、林溢欣、張欣欣、劉愷欣、徐永豪和文靜,究竟有何差異?同學應該選哪一個?各人對於中文補習,有獨門心得祕訣嗎? 課程內容 如〈中文補習,究竟補啲乜?〉所言,雖然補習社/教育學校都標榜自己獨特,但公開考試得一個,課程內容必定圍繞着考試。而考試教育的根本,就是技巧訓練。故此討論課程差異全沒意義,而考試技巧,都是考同一份卷,必定大同小異,毋須一一羅列。 補習價格(常規課程) 老師/補習社 形式 時間/堂(分鐘) 價錢/堂(港幣) 平均價錢/小時(港幣) 教育年資 林溢欣 凝皓教育 現場 / 轉播 / 線上課程

Continue Reading →

DSE課程指南

作者簡介︰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高中已兼職私人補習,大學畢業後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熟悉中文教育,了解補習市場生態。此文雖然以「中文科」為探討對象,但原則適用於所有學科。 DSE中文補習指南 一連幾篇文章,圍繞著「DSE補習」去討論︰〈按成績來選擇〉講解了不同能力學生,應選擇不同的補習方式;〈補習天王點貼題?〉分享了名師天王的祕技,出題如何比傳統學校精準;〈中小型補習社質素如何?〉細析了中小型補習社的優勢,何以比大型補習社還值得報讀;〈私人補習點樣揀?〉闡述了為何無良補習中介,會直接影響私補老師質素;〈線上課程指南〉說明了線上學習的優劣,為甚麼線上學習比面對面教學,有時來得更好? 一系連文章的初衷,是想帶同學用各個視點去切入,了解補習業界生態,從而選擇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但寫着寫着,卻發現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討論了幾天,卻未曾進入核心,看看「中文科補習」究竟是甚麼一回事?教學方式有差異,但核心只有一個,靠得愈近,選擇就會愈簡單。 DSE補習本質︰應試訓練 我很愛用小學術語,補習,就是補充練習,加強不足。考得不理想/想考得更理想,所以要補習。粗略來說,提升成績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鞏固語文根底,一是掌握應試技巧。前者,鞏固語文根底,是「阿媽係女人」的道理,每年考評報告都會出現︰ 「從前人優秀作品汲取養份:隨着流動數碼科技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冒起,令圖像化、碎片化的信息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為了彌補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文字機會的不足,我們更應培養廣泛閱讀不同類型優秀篇章的習慣。」 「通過長期實踐自我提升:循序漸進的寫作訓練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不二法門。過去不少考生只盲目地操練歷屆舊題,沒有為寫作活動設定訓練目標,結果勞而少功,甚至徒勞無功。」 當然不可能錯,但卻毫無價值。培養閱讀興趣,實踐寫作習慣,是經年累月的事,動輒要從小學開始,但看考評報告的,都是快要考試的高中生,又哪有這麼多時間?而且有時間,亦不代表有興趣。所以老師的職責(包括學校老師),學生的要求,從來不是「鞏固語文根底」。高中課堂上,根本就不應該教書,老老實實,由第一堂開始做卷,做夠三年,成績不會差到哪裡去。可惜傳統學校太多「教育包袱」,自詡「求學不是求分數」,常常浪費考生時間。另一方面,補習老師就肩負這工作,完完全全從技巧角度,教學生怎樣去考試。 考試教育的根本,就只能是應試訓練。身為讀過文學的人,我也曾嘗試在課堂分享「文學作品讀法」,從美學的角度去切入,帶同學去賞析文本。但這只能是額外企圖,而學生的反應,往往也告訴我︰他們不關心文學話題。 DSE補習,就是提供實用的考試技巧,幫先天缺陷(語文根底薄弱)的學生,以後天努力(應試技巧)來逆轉。無論大班上堂、小班教學、一對一指導、video course,都是不停做訓練,不停灌輸方法和竅門。不同類型和老師,分別只在授課方式,這個有趣,那個辛辣,風格不同,沒有誰比誰高尚——只差學生喜歡哪個。 中文卷應試技巧 今時今日的DSE考生,實在太輕鬆。中文卷已由二零一二年五份考卷,縮減至二零二四年只得兩份。考試內容少了,要學的技巧也不多。 卷一 範文問答 這部份毫無技巧可言,高分的方法,就是背書,背書,和背書。將雞精書撕下來,逐頁逐頁吃下去,一定會高分。如果勉強要教,就只能是老師從精華中再篩選精華,簡單扼要說明各篇章重點,盡力將課文與不同話題連結,令同學容易一點記入腦。幽默解釋,加深記憶︰例如將〈出師表〉看成諸葛亮向劉禪情緒勒索,勒索之後再道德綁架;將《赤壁懷古》看成酸民蘇軾在葡萄周瑜,嘴上說沒所謂,心裏卻始終放不下;〈魚我所欲也〉是名副其實的食評,既然人會「捨生取義」,所以魚和熊掌之間,熊掌較好吃……種種,但都是輔助,重點還是要背書。 卷一 白話文閱讀理解 死亡之卷的核心,每年平均分約莫四成,拿到五成半分數,已經能拿5**。因為人人都不懂,書也沒得背,就最需要技巧。好的老師,應該教你如何分段、如何略讀文章和篩選關鍵字、如何解讀問題和刪除選項,長題目又有甚麼作答公式……等等等等。

Continue Reading →

DSE線上課程指南

作者簡介︰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高中已兼職私人補習,大學畢業後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熟悉中文教育,了解補習市場生態。此文雖然以「中文科」為探討對象,但原則適用於所有學科。 DSE線上課程指南 一系列文章,都圍繞著如何選擇「DSE中文補習」,前幾篇文章已從不同角色出發,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按成績來選擇〉說明了學生如何按成績來選擇補習;〈中文補習天王點貼題?〉拆解了名師「朝中有人好辦事」的都市傳說;〈中小型補習社質素如何?〉剖析了小班教學為甚麼最適合一般學生;〈私人補習點樣揀?〉分享了撰擇私補老師的原則。 上一篇文章最後,我問了一個問題︰「網上學習,隔住個mon,有怎樣的學習效能呢?」 線上課程,從前不受歡迎 網上課程,其實不是新鮮事物,筆者讀書的時候,補習社已經推出Video course,同樣要去補習社,時間到了,助教會拿着DVD進來,在投影幕上播片,播天王天后的課堂。那個補習社如日中天的年代,老師得幾十個,學生幾萬幾千,補習社要播DVD才能滿足需求。這些Video course,只比實體課程便宜一些,補習社沒有因此大減價,名師賺得盤滿缽滿。 隔着個mon上課,在當年不太受歡迎,因為教學的臨場感很重要,看着老師在我面前講書,他講個笑話,我笑或不笑,都是一種反應。出色的演說者,有迷人的魅力,說話會生風,但對着螢幕,就算講得多精彩,也要打個五、七折。後來大型補習班式微,考試人口減少,補習社不再成行成市,Video course又沉寂了一陣子。 一直到二零一九年,武漢肺炎全球肆虐,學校停課,「線上學習」終於發揮其價值。教育界經過三年訓練,愈發熟悉這玩意。另一方面,電子裝置發達,人們變得愈來愈內向,從前的學生,不喜歡螢幕阻隔,樂於面對面互動,現在的學生,反而覺得螢幕有安全感,可以免卻尷尬。(加上MBTI流行,人人都以I為榮,明明本身E到爆燈。) 這裏要將線上教學分成兩種,一種是線上補習班,本質是DVD式的Video course;另一種是線上私人補習,原型是私人補習,只是換了在Google Meet/Zoom進行。 線上補習班 大型補習班的特點,在〈中文補習天王點貼題?〉已有很詳細的討論,這部分會將焦點放在「隔住個mon」聽書的優劣。先從結論說起︰線上補習班甚至比傳統補習班更好,價錢更平,又可以重溫。缺點方面,就是少了聽書的臨場感,課堂會少一點樂趣。但其實大班上堂,老師授課本來都很單向,上堂時也是要看着課室的電視,才看得到老師在寫甚麼,反而線上課程看得更清楚。 從經濟學角度去看,老師提供課程幾乎無額外成本,課程已錄好,多一個人聽,少一個人聽,都不用增加配套。十幾年前播DVD,要有班房,要付租金,要有助教,要出人工。現在科技發達,網速穩定,將課程擺在網站,除了基本維護費用,就沒有其他支出。所以現在很多補習社除了面授課程,大多提供網上課程,內容一樣,價錢便宜30-50%。在學生層面,現時人類專注力大減,看一齣兩小時的電影,都要東搞西搞,時而看Whatsapp,時而碌Instagram,就是不能安坐。要專注六十分鐘上課,實在強人所難。如果是網上課程,一節一節聽,慢慢汲收。聽完一次又可以重溫,平均來算,學費又更低。 再者,網上競爭激烈,老師為了突圍而出,更會精心設計課程,將課程濃縮,不想學生走神。面授課堂裏,縱然老師想把握時間,但都不可能一輪嘴說過不停。要考慮學生精神,講完重點,要閒聊一下,緩和沉悶的氣氛,但網上課程(如果不是重播實體課程)因為是單向,內容會比實體課程精煉。一小時的網上課程,往往包含了一個半小時的面授內容,換算下來,學生賺得更多。 就如 DSE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