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 DSE 中文作文 時,許多學生經常遇到一個難題:如何自然將情感融入文章,而不顯得生硬或空泛?「借景抒情」就是非常實用的技巧,不僅可以豐富文章的層次,更是歷屆考評報告中常見的高分寫法。 什麼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中國古典文學常見的寫作手法。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描寫自然景物或環境,來表達內心的情感與思想。例如看到秋天的落葉而感傷,或在春日花開時感到希望與喜悅。這種寫法讓文章更有畫面感,也能增加文學氣息。 DSE 中文作文如何運用「借景抒情」? 在 DSE 中文卷二(寫作)中,無論是記敘文、描寫文還是議論文,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加入「借景抒情」的元素。以下是幾個實用建議: 1. 開頭描景,定下基調 使用自然景色作為文章開端,例如描寫黃昏的天空、雨後的街道,暗示主角的情緒或文章主題。 2. 中段穿插,深化主題 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適時穿插景物描寫,如窗外飄落的雪花、漸暗的天色,與主角的心情相呼應,令文章情感更立體。 3. 結尾呼應,留下餘韻 用景物來總結全文,既能首尾呼應,也能營造出耐人尋味的結尾效果。
Author: king
藏在泥土中的寶物|簡析短評|DSE 2025 中文作文
試以「藏在泥土中的寶物」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藏在泥土中的寶物 題目關鍵詞有兩個,「寶物」和「泥土」,給半秒時間大家思考一下,兩個關鍵詞,哪個最重要? 這條是典型的「借物抒情」類題目,要考生通過敘述物件(及連帶的故事),借物件特性來抒發感情,表達哲理。物件當然是重點。但這物件卻不是甚麼都可以,而是一定要有獨特(或相對獨特)的內涵。換作是去年,「最想尋回的一件玩具」,所謂玩具,可謂毫無限制,喜歡玩甚麼都可以。而「最想尋回」,也是自由定義,自由賦予思想。但今年要寫的「寶物」,卻限定了一定要是「藏在泥土中」,如此,「寶物」就全不重要了——反正只要包含了「泥土」的價值,甚麼都可以是「寶物」。 寫這一條的同學,如果你所書的物件,只是純粹「能在泥土中找到」,而又同時可以在行多地方找到,行文之中,又沒有着力勾連泥土的意義,那其實不完全扣題。雖然不至離題,但相信也不會高分。 時間囊 看Threads的討論,很多人都說寫了「時間囊」,把時間囊放入泥土之中,多年後開土重尋,然後這時間囊提醒了自己很多,云云。這樣寫在最基本的標準上符合了「泥土中」的要求。但我們又想想︰如果時間囊是藏在學校的保管箱,或是我在十年前寫了一封信,我把信件藏在電腦之中,十年後我再找到它們,那麼,整個故事線會有分別嗎?轉換了位置,故事卻不變,那泥土就失去了獨特意義了。如此,文章雖然不算離題,但要拿高分,就沒甚可能了。 我們增潤一下時間囊的故事︰ 我的確找到埋在泥土的時間囊,譬如說是一封「給十年後的我」之信件,我感悟之時,繼續寫下去,「瓶子外的泥土,就如同生活的壓迫,如同時間的困鎖,將曾經的想象與希望都給埋下去了。原本稀疏的泥土,卻被愈踏愈實,仿如每天營營役役的步伐,將年少的願望埋得更深。由鬆土變為實土,黃土、紅土、黑土,就算有水流,有微生物,再也不能鬆動它分毫了。如果不是允行的堅毅,鐵了心要實踐十年之約,大概,再等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這時間囊,都沒可能得見天日了。」 這樣寫,為泥土賦予新的意義,考官事必眼前一亮。一般來說,泥土都象徵生機與希望,我們卻反其道而行,說它代表了壓抑,最重要的是能夠「自圓其說」,這是寫前人之所未寫。 離鄉別井 另一個故事,相信也有很多同學採用,就是農村小子,去到五光十色的城市,不能適應,勾起思鄉之情。 故事的主角,是在純樸香港出生的少年,他在純樸的元朗長大。然而,父母一時糊塗,棄明投棄,離開偉大祖國的懷抱,移民到英國倫敦生活。香港仔來到繁華的倫敦,每天都過得辛苦,常常回想起,在南生圍與牛群奔跑的日子,但反觀現在,卻要為英國A-Level而日以繼夜以繼日以繼夜去努力。他又想到在濕地公園,常常在泥土中與蟋蟀蚯蚓嬉戲,香港天大地大,就是他的樂園。然而在英國,地少人多,人潮如鯽,和父母擠在二百多呎的劏房,叫苦連天。苦悶之際,他拿起從元朗帶來的瓶子,裏面裝着那裏的泥土、石子與小草,他離開時特意從農地收集,就是為了要留住田園的青蔥。可是,如今瓶子裏的泥土,仿佛失去了色彩,竟然變得沉實烏黑,小草也早早枯萎了。他想到石子就是自己,自己就是要被埋在泥土裏,與土地共存,可是,如今,他卻困守於此。失去了泥土,自己也失去了靈魂。 同理亦然,這個故事將泥土與自由與廣博與往昔的生活結連,甚至將主角變成「泥土中的寶藏」,自是每段都緊扣主題。當然,應考生未必敢如此高章,但只要講到城鄉差異,講到泥土所象徵的美好事物,已經合格有餘,有力擇星。 爺爺的祝福 鄉土故事的另一個變奏,又可以是這樣︰爺爺特意從元朗,坐輪船橫越半個地球,來到倫敦探親。他送給我一塊玉石︰「這是我在元朗找到,是泥土中的寶物。做人也要像它一樣,不露鋒芒,謙卑自重,就算自身多有才能,都不要張揚,等待別人發掘就好。」我暗笑爺爺的汙,還有土。開學了,在第一次測驗我已經輾壓同學,歐洲的學生不善死記爛背,數學又不靈光,我輕易搶得全班第一。我開始鄙視他們,時時嘲笑他們,不比我流着五千年炎黃血脈。沒想到他們卻聯合起來排擠我。我不解,明明我能力出眾,為何他們不來崇拜我。反觀一些平庸的同學,卻甚特人歡心。爸爸問我,記不記得爺爺的教誨?我看着放在屋角的玉石,若有所思︰「做人也要像它一樣,不露鋒芒,謙卑自重,就算自身多有才能,都不要張揚,等待別人發掘就好。」爸爸進一步解釋,泥土孕育萬物,包容萬物,扶持別人生長,就算樹林比它高上千百倍,但它也不會妒忌,默默做生物的基座。如此,才是待人之道。我仿然大悟,跪在同學前道歉︰「我錯了!」 就算故事情節有多瘋狂,只要緊扣到題目核心,闡述到泥土的意象,引伸到泥土的寓意,自能獲得佳績。 其他寫法 喜歡別開新面的同學,當然也可以用論說文的方法來寫。例如是說泥土中蘊含的種子或微生物,如何裨益於生態,將之寫成科普文章也無不可——當然,內容要堅實。或是你說泥土中有真正的寶藏,價值連城,是瑪雅文明的遺產,而你就是Indiana Jones,全篇文章,就是你的冒險故事——當然,情節要驚險,描寫要生動——如果是這樣,那沒有立意都可以。
為不完美添色彩|簡析短評|DSE 2025 中文作文
在白布鞋的污跡上繪畫花朵,活化破舊建築為時尚藝術館,在緊湊的旅程上遇上暴風雨可享受片刻悠閒。世事無完美,能為事物或心境增添新的色彩,則事事皆美。試以「為不完美添色彩」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考評局又錯 先說,這條題目讀來很怪——稍一細看,發現問題很有問題。題目是為「不完美」「添色彩」,那麼上半部分的引述,應該都是在不完美的情況中,做了甚麼,去紓解不完美。綜合成表格應該是這樣︰ 情況 不完美 添色彩 一 白布鞋的污跡 繪畫花朵 二 破舊建築 活化為時尚藝術館 三 緊湊的旅程上遇上暴風雨 可享受片刻悠閒 還沒看到問題?頭兩種情況都貼題,修補「不完美」,至於是否色彩,見仁見智。然而第三種情況,「可享受片刻悠閒」本是「遇上暴風雨」的結果,又添了甚麼色彩呢?三句看似對確,但原來其中一句奇奇怪怪,而且與題目亦不相符。 考評局再一次,是再一次,在作文題目中犯錯,難道這也是故意的不完美?(前此犯錯的例子有,二零一三年的「成長」,還有同樣是二零一三年的「談談如何消除偏見」,我已做過片段分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YouTube。) 這個錯誤,帶出了我常說的一個審題方法︰作文時,有能力忽略題目導引,就儘管忽略。收到考卷,立即看題目後半,直接看題目是甚麼。而前面的導引,考評報告年年都有列明,「只是參考引導,考生不跟從,完全不題及,只要文章言之成理,符合文意,則無礙分數」。題目導引本身,就是為了能力較低的同學而設,怕他們茫無頭緒,一個字都寫不了。這又會導致另一個情況,每年有大量學生都是以題目導引的思路開展文章,那麼成品就會非常相似。求取高分的同學,要別樹一格,要展露創意,最好不要寫題目導引的內容。 更何況,考評局出題有毛病,寫多錯多,同學一不留神就會被fake,又何苦呢? 為不完美添色彩
行事要量力而為,勉強沒有好結果|簡析短評|DSE 2025 中文作文
有容:「行事要量力而為,否則沒有好結果。」修端:「要踏出舒適圈,才可以突破能力的界限。」試寫作文章一篇,談談你對以上觀點的看法。 這一條題目,和往年一樣,給出兩個看似水火不融的說法,問學生意見。實際上卻要兩邊都論述,最後講明界線,面對甚麼樣的情況,要有甚麼樣的行動。在立意方面,又和二三年的「模仿缺乏個性」及二二年的「與其一生專精一事,不如發展多元人生」相近,聰明的同學,甚至可以同一篇文章,去應付這三條題目。 我一再強調,作文卷最好作,一定是最後一條議論文題目,寫開記敘文的同學,如果還有時日,尚在中四中五,請好好考慮轉寫這題。 Youtube 解說 行事要量力而為,勉強沒有好結果 第一段簡單引題之後,第二段就可開始認同題目,論證量力而為才有好結果,能力有限,偏去挑戰高難度動作,只會自討苦吃。例如只有丙組水平,卻要參加甲組聯賽;學校考試才僅僅合格,卻要去考牛津劍橋;口袋沒錢,卻要充闊佬請客:凡此種種,都可證明勉強無幸福。之後再從理論出發,解釋「勉強」與「幸福」的關係,為甚麼「勉強無幸福」?量力而為,又如何帶來好結果。 要踏出舒適圈,才可以突破能力的界限 和上面部份一樣,又要認同這說法,說踏出舒適圈,人生才可以有所突破,甚至用回以上的例子︰就算是丙組技術,如果只留在丙組,那一輩子不會進步,港超球員就要外流,像歐陽耀沖,就算踢J3都沒有怨言,如此才可吸收技術;就是因為考得差,才要給自己目標動力,以英美為目標,才可催谷自己進步;口袋沒錢,卻偏要請客,今自己更拮据,加劇生存壓力與動力,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才要賺更多的錢︰凡此種種,又可以證明,有時勉強,再勉強,說不定就能帶來幸福。 如何是好? 再來就是,既然兩者皆對,那我們究竟要怎樣做?是要突破界限,還是要量力而為? 然後隨便舉一些準則,說明怎樣應對就好。例如是「要突破限制,不過要循序漸進」,即是一步步來;或者要分清心態和行動,在行動上我們要突破限制,但在心態上,我們要知道這未必能成功,不要因此而自責;反過來也可以,就算行動上做不到,但我們都要有突破之心,努力自勉,趨向成功:又,凡此種種,再說可以說到東方發白。 議論八股文 看到這裏,你會明白為甚麼我說議論文就是八股,毫無難度可言。你以為由記敘文轉寫議論文是突破界限?少年,你這樣才是走入安舒區。記敘文難寫,又要鋪排又要技巧,題目每年都有小變化——但議論文沒有,二零一二到二零七二,都不會有。 歡迎加入,論說文速成班
DSE 2025 中文作文 題目短評
時光匆匆,轉眼又到木棉花盛放嘅季節,DSE中文亦已經開考了。每年作文題目都會引起熱議,同學覺得新奇有趣都正常嘅。但如果稍一留神,應該好易發現,考評局年年都係噉,出題可以話毫無新意。唔怪得香港文化評論學者,會狠批DSE中文科。 DSE 2025 中文作文 第一條聽落新鮮,但本質係「借物說理/抒情」,同二零二四年「我最想尋回的一件玩具」及二零二二年「校服的自述」可謂異曲同工,都係要考生捉緊事物特徵,再引伸故事、情感或道理。 而第二條,同往年嘅第二條都一樣,題目先有立場,要考生論述。立意嚟講,今年嘅「為不完美添色彩」,二三年嘅「原來我們忽略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二零年嘅「微笑以對」同一六年嘅「我在__之中找到快樂」,大概都係同類,著重生活細節,樂觀面對人生。 第三條,同樣一如以往,畀出兩個看似水火不融嘅說法,問學生點睇。實際上卻係要學生兩邊都論述,最後講明界線,面對乜嘢情況,應該有乜嘢行動。從立意嚟講,又係同二三年嘅「模仿缺乏個性」同二二年嘅「與其一生專精一事,不如發展多元人生」相近,聰明嘅同學,相信可以用同一篇文,去應付呢三條題目。 所以我成日講,讀DSE中文猶如讀數學,寫法有公式可以背,以內容立意有既定框架,唔會有例外,同學只要熟習往年題目,就唔應該被任何題目嚇親。 理想嘅作文考試 學者陳雲話︰「D作文題目唔知乜嘢中文嚟!學生答條毛咩?」 我完全認同佢嘅講法,真正中文教育,應該係要培養邏輯思辨,啟發創意想象,唔係好似香港中文考試噉,好似好有新意,其實考緊八股文。睇睇其他國家,德國高中考試作文題目係︰ 其實唔使解釋,都高下立見了。第一題係真正嘅議論文,唔需要兼論,唔需要中間落墨,有道理嘅就直線抽擊。第二條係關乎文學、人性、社群與世界嘅考問,要經過深刻思考先可以作答。第三條,問現實與創作嘅關係,問社會對藝術嘅影響,要認識社會,認識藝術先可以回答。上面呢啲問題,唔好話係高中,放喺香港,絕大部分嘅大學生都唔會識答,大家就可以想象兩個世界嘅差距了。 苦海求舟 雖然我好反對黨八股,但人總需要勇敢生存,學生總係要努力考試。大家都係背文啦,呢喥有萬用寫作公式︰ 尋找網上一對一補習?聯絡 Whatsapp 5442 8109 除了DSE課程,亦有初中及小學全科補習。 (點擊進入Whatsapp
蔣方舟〈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是小說的主人公〉2025
2025 DSE中文卷一 閱讀理解 試題下載 PDF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 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是小說的主人公 《主角:蔣方舟重返文學群星閃耀時》序言 1 我小時候聽到最多的話是:「把書放下吧。」 我乖乖地放下書本,跑到幾個正在玩鬧的小朋友不遠不近處,以一種可疑的姿態假裝參與他們的遊戲,當沒有大人在看我的時候,我就跑回原處,繼續開始看書。 大人不懂。在人生中,我只是一個在任何遊戲中都表現得膽小和笨拙的孩子,但是在看書的時候,我是唯一的主人公,那個被命運眷顧的人,那個把所有的困難都當成磨煉的複雜的英雄。 有個詩人寫: 「我們只看過一次世界,在童年的時候。 餘生只是記憶。 」 我唯一看過的世界是在書架上。赤腳踩在書桌上,在書架上尋找我的朋友。魯迅是個穿深藍色布衫的大方塊頭;張愛玲是個細窄白臉女人,衣服上有很多蛀蟲留下的洞;維克多.雨果是個小孩,髒兮兮的,眨著可憐的大眼睛;托爾斯泰的個頭比魯迅還要大,他很足,愛教訓人,有一次從書櫃拿出來時重重砸在我身上。還有一些尚未認識的藏在書架最深處,等待成為我的傀儡、我的玩伴。 我所知的世界是這些玩伴向我展示的,他們教我愛、尊嚴、謙恭與忍耐,還告訴我該如何生活。 2 小說裡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柯裕棻〈比正路還長的巷子〉2025
2025 DSE中文卷一 閱讀理解 試題下載 PDF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 比正路還長的巷子 有時候,走著走著,離了擾攘的正路,踏上一條沒名沒姓的、比正路還長的巷子,那個又驚奇又迷惘的歧路感,多麼像人生啊。 走進長巷子裡,彷彿是將自己擲入一個專注的、濃縮的人生尺度上,兩側的房子低首斂眉,沒有大馬路上的高樓那樣霸氣,在這以人的尺度打造出來的屋簷底下,活動的幅度小些,說話的派頭小些,聲息婉轉些,那氣味也濃密些,生活的氣味,水溝的、鐵鏽的、午飯剩餘的油膩味,亦步亦趨跟著,如同一隻熟識的狗。窪坑裡隔夜的雨水,像一段委屈的心事,淚汪汪悶壞了,陰著臉,映著來人,踩著了它,就回濺你一腳的怨意。 城市裡的長巷實在沒辦法安心走,紅磚道寬僅僅幾尺,有些地方有高低不齊的騎樓,忽上忽下,怎麼走都是顛沛流離,心裡很不舒坦。有些地方連騎樓或紅磚道都沒有,隻身走在上面,荒荒的,沒有歸屬,像是離鄉背井的人,走在不屬於自己的城。 如果在冬夜,一個人走在兩側大門緊閉的長巷子裡,有時候會有進京趕考的書生趕路的心情,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卻不斷被後方來車的近光燈打擾,那種燈的亮度非常惱人,在人的心裡投下一道慌亂的影子,走幾步路就得頻頻回首,閃躲,讓路給後方的車,這種驚擾無奈的程度,猶如一段揮之不去的往事,化成了鬼魅,準備重返噬人。 台北城郊的巷子,繞著山迤邐,一節一節往上繞,荒蕪的野草和藤蔓夾纏著小公寓和平房,其間貓和老鼠出沒不定,野狗趴在路中央擋住來人,一臉捨我其誰的表情,一身天高皇帝遠的姿勢,搔搔癢,伸懶腰,睥睨你一眼,又不以為意的走開。在山腳下,人與房子是謙卑的,路也是微不足道的,隨時都會被大自然收回去,這種巷子的水溝蓋上多半長了青苔,屋簷積水的畸角膩了一層黑褐色的霉,水泥的縫隙鑽出了黃色的小花,人的居所看起來非常簡便,非常短暫,而周圍環繞的俱是永恆。 鄉下小鎮的那種長巷子真的很狹,沒法子並走兩輛車,所以車子很少進去,最多就是載貨用的改裝小貨車而已。少了車,就多了從容,鄉下的路是隨意鋪下的,從房子鋪到田邊,從大馬路鋪到菜團,聚落密了,那條任意鋪下的路就變成了巷子,彎彎曲曲的,盡頭一樣還是水田和菜圃,但是中間的轉折出乎意料的多,如同這一村的百年興衰。 我曾經拜訪過住在台南鄉下的朋友,他們門前那條巷子真是一首長恨歌,彷彿從鄭成功之後,這一村的人便開始增蓋巷子的長度,以此做史。然而,巷子長得太快,終於長過了歷史。世人輾轉幾番春秋大夢,他們依舊黃粱一飯未熟,只是巷子變長了。巷子尾是一畦菜圃,黃色的油菜花,踱步的雞,巷子兩旁人家的圍籬是扶桑花和紫藤。在巷子的尾端,照例只有蛙鳴、狗吠、炊煙。 午後四點我們蹲坐在陽光傾斜的騎樓下,朋友端出一盤莫名其妙的紅草莓,一包紫菱角,擱在地上。 雞羣走過。 鄰居老太太佝僂行過。 蝴蝶飛過。 蒼蠅來過。 貓影子飄過。
DSE中文卷一|閱讀理解答題步驟
中文閱讀理解,係所有考生的噩夢。唔鞏固語文根底,係咪只可以束手待斃? 當然唔係! 閱讀理解再難,都終究係考試,只要係考試,就必定有公式同套路。只要依循步驟作答,分數就可以手到拿來! 今日呢篇文章,就會教吓大家,接到文章,究竟要做啲乜? DSE中文卷一策略 參照往年卷一嘅表現,就會發現閱讀理解其實唔要求同學攞高分,年年嘅評均得分百分比,都只係40-45%。即係話,同學只要答啱一半題目,已經足經攞4。如果攞到60%,好彩嘅甚至有5*。正因為噉,心態上,同學唔應該好似其他科目噉,以滿分為目標。所以卷一嘅答案,只求穩陣不求完美,有答有分就夠。 表︰2020 DSE 中文閱讀理解 分題表現 及 得分百份比 答題步驟 步驟一︰留意文章標題 好多同學一收到份卷,名都唔寫label都唔貼,就會開始睇卷,噉做係非常之浪費自己時間。茫無頭緒去睇卷,猶如空手入白刃,除非係武林高手,否則下場往往係︰兵器搶唔到,再自斷雙手。相反要做嘅,係對文章有初步理解,大概知道作者討論緊乜嘢,知道文章主題,噉就唔會喺文章之中被作者老點。 所以,第一步係,睇文章標題先。 而標題,普遍嚟講有兩個功能。第一係作為文章線索,話畀讀者聽,作品係會討論乜嘢,以乜嘢為敘事線索。舉個例子,以下嘅呢堆電影,就算未睇過,你都會多少對故事有理解︰ 林肯、火星任務、秋遊日本、鄧寇克大行動、一九一七、沙丘、鐵達尼號 作品題目已經講咗故事同乜嘢有關。 標題嘅另一功能,係盛載哲理,開宗明義話畀讀者聽,作者終極立意係啲乜,又例如以下呢啲名字︰
一次令我百感交集的聚餐|第四級修改範例
2023 DSE 卷二中文作文 第一題 聲音解說 一次令我百感交集的聚餐 考生示例 看著月曆上被紅圈所圈著的日子,「表姐婚禮日子終於到了!」心裡暗想著,臉上也不自覺地綻放著喜滋滋的笑容,怎樣也藏不著喜悅的表情。表姐從小就如我的親姐姐,我們日常都會分享各自的趣聞,一想起表姐今天終於能與他所愛的人成婚,我也替他欣慰,也非常期盼著今天的結婚典禮。 到黃昏時候,我與父母早已抵達了婚禮場地,會場裏也以充滿著人群,大家都跟著座位表所劃分的位子就坐。我們坐的那一桌的賓客全是我所熟悉臉孔,以表示禮貌與尊敬,在坐下前與逐一與他們打了招呼,先前仍懷著雀躍心情期待今晚的聚餐,現在這些親戚們開口後,一一擊碎本來喜的心情。「一心啊!你讀書怎樣?」「我聽說你數學成績不優﹐要我介紹補習老師?我兒子數學成績拿第一,你要加把勁呀!」,居然忘記了這群姨媽姑姐們是多麼的煩人,口上說著是想關心我的狀況,但實際上是想藉機誇耀自己的孩子比我好,她們彷彿一刻都不願停下說話。 各種各項的菜式紛紛奉上各餐桌,眼前的食物皆色香味俱全,我的目光也離不開桌上的佳餚。正當想開始食用這些美食時,父母卻要讓我等待到長輩們起筷,才方可進食。誰不知他們遲遲都未起筷,仍繼續一味兒地談天說地,即使我餓得就要發怒,但我也只能板著臉,不耐煩地等待他們。在所有菜式都上好了,他們終於開始進食,正當我在享受這些美食,這些親戚們又再次抱怨著食物已涼掉,「明明是你們遲遲都不願起筷,才讓食物放涼……」口中低吟著。過了沒久,一旁的親戚拿起菜單,向周圍的人控訴著為何沒有魚翅,「怎麼可以沒有魚翅?婚禮聚餐的傳統一向都要有魚翅,才是好意頭啊。」看著這些人愚昧地批評如此小事,我深知到姐姐一向愛惜環境,更曾參與義工活動宣傳保護生態的議題,所以姐姐才會選擇不設魚翅這項菜式,但現在,親戚們紛紛猜測姐姐他們家境不濟,胡亂造遙,姐姐一心為環保出一分力,但這些擁有古舊思想的人卻在批評姐姐,更稱今天的餐宴不堪入目,聽著他們的指責,我也只能咬牙切齒地看著這一切,因要尊敬他們,不能為姐姐討回公道,實在令我感到不甘。 伴隨音樂响起,新娘開始進場,看著姐姐穿上雪白色的婚紗,頭戴著薄薄的頭紗,我不禁感慨︰「姐姐今天真美啊!」看到姐姐如此幸福的笑,剛才發生的事也早已讓我拋諸腦後,只是默默地看著姐姐的模樣,想著自己可否也能像姐姐一樣,找到自己將來的伴侶。 不久,姐姐也開始走到各餐桌與賓客們敬酒,我的腦海仍不斷浮現姐姐剛才行禮的片段,「第一次看見姐姐如此的喜樂」心想著。喜悅的心情又再次因親戚的言語被打消,「喂!你有沒有想過他們這麼快便結婚,他們是不是奉子成婚?」,桌上的賓客們也紛紛起哄,我感到非常難以置信。他們怎可這樣說出惡意的言論,這本應是普天同慶的日子,應要祝福姐姐們才對,他們現在卻污蔑姐姐的聲譽,我氣得面紅耳赤,正當忍不住要批評他們時,姐姐走到了我們餐桌,與我們敬酒,這時剛才還在造謠的親戚們卻在笑容滿臉地祝福著他們,在我眼中,他們在瞬間便帶上虛偽面具,裂口般地燦笑著,他們以熱烈掌聲恭賀姐姐,這些掌聲與他們的祝福在我耳中,是如此的刺耳,但看著姐姐幸福滿滿的樣子,我也只能沉默,啞口忍著心裏的悲憤。 聚餐結束後,回想起今天的一切事,我只是在想為何人不能真誠地對待他人,常在他人背後指罵,「這便是現實?」心想著,便懷著複雜的心情離開會場。 作家修改版 看著月曆上被紅圈所圈著的日子——表姐婚禮日子終於到了!想著想著,臉上也情不自禁,綻放出喜滋滋的笑容,藏也藏不住。她待我如親姐,我們日常都會分享各式趣聞,一想起表姐今天終於能與他所愛的人成婚,我就替她欣慰,期盼著今天的結婚典禮。 早在黃昏時候,我與父母已抵達了婚禮場地。我們坐的那一桌,全是熟悉的臉孔。不料甫一坐下,這些親戚一開口,我原先那興奮雀躍的心情,就被擊碎了。 「一心啊!你讀書怎樣?」 「我聽說你數學成績不好﹐要我介紹補習老師?」 「我兒子數學成績拿第一,你要加把勁呀!」 這群姨媽姑姐是多麼的煩人!口上是關心我,但實際上是藉機誇耀自己的孩子,彷彿一刻都不願停下說話。
DSE中文補習指南:中文補乜?名師點揀?
作者︰George,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高中已兼職私人補習,大學畢業後先後任教於中學、大型及中小型補習社。熟悉中文教育,了解補習市場生態。此文雖然以「中文科」為探討對象,但原則適用於所有學科。 DSE中文補習如何選擇?DSE中文科的閱讀理解與作文是許多考生的難題,想要取得5️⃣或以上成績,除了苦讀,補習也是關鍵。今天會說一下中文補習的內容,以及如何選擇坊間補習課程? 補習能提升成績嗎? 最近有家長詢問︰ 學生現在中四,中文成績僅僅合格,DSE目標是4,有否可能實現呢? 事實來說,補習歷久不衰,在過去數十年間,不論教育制度如何變遷,補習市場依然興旺,甚至隨著競爭加劇而不斷擴展,這當然要歸咎於亞洲的教育政策失敗,但從另一方面看,亦說明補習可以彌補學校教育之不足。 中文課程日益膨脹(雖然近年已有反正之勢),DSE中文科看似只有閱讀卷和作文卷,但閱讀卷又分為範文背誦、白話文和古文問答三部分,作文卷也分成實用文與命題寫作,嚴格來說是五份考卷。如果再細分,指定篇章有十八篇,白話文閱讀涵蓋中港台星馬華文作品,古文問答由先秦到明清都可以考問,實用文要熟記書信、演講辭、投訴信、專題文章和會議紀錄等各式體例,命體作文又分記敘、說明和議論三種。短短兩年半,學校只是勉強講得完,更遑論要去鞏固知識。補習正好能填補這個缺口,提供額外的學習機會。 而且,補習的本質是「應試教育」,針對試卷,專門訓練,教授應試技巧。補習老師長年鑽研考試趨勢,熟悉出題模式,固能提供更精準的建議。相較之下,學校老師除了教學,還要需處理大量行政工作,如批改作業、處理學生事務等,難以深入研究試題。這就是為甚麼,學校老師比不上補習老師。 中文補習,究竟補甚麼? DSE中文補習的本質就是應試訓練。提升成績的方法無非得兩種:鞏固語文根底,掌握應試技巧。語文根底需要長年累月的培養,而高中學生臨近考試,時間有限,補習重點就必然落在技巧之上。學校教育有着「求學不是求分數」的觀念枷鎖,不太好意思全力催谷技巧,相反,補習則完完全全聚焦於此。 中文DSE考試已簡化為兩卷,各卷皆有特定應試策略:範文問答依賴背誦,閱讀理解需掌握略讀與答題技巧,文言文則有基本規則可循。實用文寫作與作文則各有固定公式與結構,能夠系統化學習。補習的核心就是反覆操練這些技巧,確保學生熟練掌握。 不同補習老師的差異,只在授課風格。學生應自問,是否已掌握必要技巧,若否,補習便能帶來成效;若已掌握,則成績的提升空間有限。與其強求進步,不如專心閱讀,可能更有助發揮實力。 〈中文究竟補甚麼〉有更深入的說明。 甚麼樣的學生,需要甚麼樣的補習? 在 DSE 中文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面對的挑戰各有不同,需要的補習方式,也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1. 基礎較弱,成績未達標的學生 這類學生在中文科的表現可能較為吃力,例如閱讀理解答題不準確,寫作能力薄弱,或對文言文無從入手。他們需要加強基礎知識,例如語法講解、詞語運用訓練及閱讀理解技巧分析。其實,成績較差的學生,最有效提升成績的方法,是認真上課與自我溫習,熟讀課文,掌握基本寫作技巧,已足以合格。若目標只是追回進度,未必須要補習。但若出於懶散,希望補習速成,就不適合去大型補習社,那裏課堂節奏快,容易跟不上進度。缺乏語感的學生,例如理科生(英文較好,中文較差),也應選擇小班教學或私人補習,以得到更貼身的照顧,確保學習進度能配合自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