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DSE中文卷一 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深入導讀
孤獨的理由
你第一次看見他,他坐在客廳的藤椅上,那一組五張,圍著一張藤製圓几,他坐的那張藤椅正對著一架十四吋黑白電視,見你進來,他瞪著小小螢幕的表情沒有絲毫變化。往好一點想,是他電視看得太入神,無法騰出心思向來客招呼;若依你如大和民族般多禮的性子,那麼那不似好客鄉親的行為未免令人詭異。
後來你對這屋子、這一家人有些認識,發現他那不動的姿勢才是自然,和這周遭的環境相配。
譬如距離經濟起飛的六零年代已有一段時間,政府主農政的官員也一天到晚強調「富麗的農村」,可是這戶農宅仍維持十分原始的農家型態。從大馬路拐進來,是一處大曬穀場,一排屋舍對著曬穀場,卧房位列廳堂兩旁,廚房旁是倉庫,堆滿自家田裡生產的稻米,倉庫外是菜圃,種著自家栽種的青蔬。於是吃自家的米,自家的菜,自家養的豬的肉,傳統的農業社會不就是如此自耕自足?只是在現代工業社會能自給得這麼徹底還真不多見。
再譬如,相對於都市公寓寬敞許多的屋內,竟然沒有廁所。浴室是搶了廚房一點空間,於是你用大灶澆開了水,方便直接提進浴室,再把一旁的木板扶正,那就是門了,如此簡陋。這麼說,那位於屋外的廁所也不算什麼了。
你為了解燃眉之急,必須攜着幾張廁紙在手上,穿過廳堂,繞過曬穀場,把綁在門上充當門鎖的繩子解開,你可別被衝鼻的臭味以及向着人撲過來的蒼蠅給嚇壞了,更要小心的是,別一時暈眩,沒看準那踏腳板,那會有墮坑滅頂的危機。
花了這麼多口舌述說那讓你一夜都不肯住下的地方,只是為了說明當你的未婚夫聽到你的抱怨,殷勤地摟著你說,就為我住一夜吧,這可是我生長了二十多年的地方時,你的淚水為何止不住地潸潸而下。
你其實明白甚麼樣的人生都有,你非得柔軟的彈簧床、曬得鬆暖的被褥不肯睡,非得合口味的食物才肯讓它進入你的胃,但在這個未來的夫家,你草草把乾便的米飯扒完,然後在硬木板床上不時翻動發痛的身軀,一夜難眠。
你當然只肯過一夜。隔天你帶著諸多疑問離去。走進這戶傳統農家前,未婚夫指著大馬路前的茂盛水田,說,從這兒到那兒那兒,都是我們家的,還有溪邊那一片望不見盡頭的蓮霧園,還有養蝦池等等,只要其中一兩項,都可算是富麗農家,那麼為何不生活得舒適些,至少,在屋子內蓋個廁所吧。
你終究會知道關於孤獨的理由。
你們的婚宴上他並未出現,他應該來主持婚禮的,但是那時原來尚稱美滿的家庭已經有了變化,他結縭三十多年的妻子離開他,說是孩子大了,她為家庭作的犧牲該是終結的時候,她要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為免婚禮因這對不合的老夫老妻而氣氛尷尬,所以得知他不出席時,大家不約而同鬆了一口氣。你並不知道你們杯酒觥籌、幸福無限時,他起個大早,正試圖從那荒僻的農村出發,先是追著客運車冒黑煙的車屁股,氣喘吁吁好不容易趕上老舊的客運車,車子晃盪四十分鐘來到火車站,再搭一小時才有一班的小火車到大城市轉搭北上快車,希冀火車不要誤點才能趕上他兒子的婚禮。
當你們被同事們促狹共飲一杯莫名滋味的交杯酒時,他在中部大站下了車,繞著彎彎曲曲的地下道走到對面月臺,靜靜等候下一班南下的火車,這時候不必非快車不坐了,反正無論如何都到得了家,回家的路雖長總不比人生路漫長。
你沒有問那婚宴上空著的主婚人位子,有些答案知道了並不比不知道好,但是當熱鬧的婚宴到了終曲,看著歡鬧之後的寂寞,他那靜靜坐著動也不動的身影竟然和滿地的碎紙殘羹一起侵占了你的記憶。
丈夫告訴你,他是多麼聰明的人。小學全校第一名畢業,如果像前輩畫家一樣偷偷離家,遠赴異邦,先讀高等學校再進醫學院、藝術學院或商學院,於是返鄉時便可當醫生、畫家或企業家,但是他不能,他是家中長子,有四、五個弟妹要拉拔。他只得背起形狀神似枝仔冰筒的藥筒下田噴灑農藥,噴完水田噴蓮霧園,噴完農藥還有河邊的鴨子要餵、還有蝦池要照料。,他珍惜那辛苦掙來的每一分錢。這些錢讓大弟念商學院,二弟拿了資本蓋一座養豬場,小弟在東部買了一座山自給自足,也為兩個妹妹覓得良好歸宿,備妥嫁妝歡鑼喜鼓出嫁。
像這樣的事並不陌生,你在很多書上看過,人生的情節像走馬燈一樣在不同的人身不斷重現,你們的長輩很多是這樣走過來,有的父親也曾以抱憾的語氣回憶當年他拿到日本其中學的入學許可,被多桑發現後當面把那顯示美好光明未來的一紙通佑書撕得粉碎,時移事往,那位父親留在家鄉繼續走人生的路,除了偶爾以一絲絲遺憾的心情追憶之外,又能如何?那種天地悠悠,四顧茫然的感覺也是孤獨的一種吧。
眼看他的人生任務快完成了,那蟄伏二十年的雄心壯志卻一夕復甦,他想接續起年輕時的夢想,他當然不能繼續唸書,卻可以從其他方面證明他的能力,於是他養豬、養牛、養熱帶魚,種檳榔,也許是方法不對,也許是時機不對,他的每一項事業都以失敗告終。他當然很幸運,有事業有成的兄弟接濟,有家庭穩定的姐妹幫忙,這些失敗的虧損他承受得起,他承受不起的事是,他得靠他的弟弟賞給他個差事。一切不對勁就從那時開始。
孤獨並不僅是文學家習於抒發的題材,也是心理學家頗費筆墨研究的主題。從荊軻的風蕭蕭兮水寒、項羽的獨立烏江、盧騷的歸遁隱盧到梭羅的華爾騰湖畔索居,許多的文學家為此寫下謳歌的篇章,許多心理學家為他們的心靈找到學理的依據,不管他們怎麼闡釋、分析,至少你同意「孤獨是人生的基調」。那種與生俱來的孤獨感並不陌生,你記得你很小時向母親伸出需索的手,卻等不到一隻溫暖的手回握;你記得所有在田野獨自戲玩的時光;你記得每一次在熱鬧的人群那不由自主的冷寂;你記得你在「有伴的孤獨」過程中如何學習和自己相處。可以說,你很習慣孤獨,你只是不習慣和孤獨的人共處。
婚後,你和丈夫回家。農家還是農家,少了女主人打理,似乎更加破敗。
你必須擔起振衰起敝的工作,雖然你並不擅長。首先你把一屋子的空保麗龍便當盒丟出去,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數一數有多少個,那麼你便知道女主人離家多少日子;接下來你把老舊得只剩螢光點點的黑白十四吋換了大一點、新一點﹑彩色的電視機;你還燒了一頓飯,不怎麼可口,卻有家的味道。然後,你們去散步。
為什麼要去散步,這麼久了你其實已記不真切,也許是年節的氣氛,團圓佳節不都該闔家出遊嗎?也許是你覺得他在那藤椅上窩坐,都坐出一凹人形了,想必對健康有損;也許你不知要說些什麼,不經意脫口而出,我們去散步吧,他應聲而起,你來不及轉換話題。
你丈夫駕車,到離農家最近的名勝,傍晚的澄清除了湖水清澄外,斜薄夕陽掩映更添隱約美感,遊賞、運動的人不少。你丈夫藉口連夜開車疲累,要在車內休息,於是你只得和她二人緩步走向潮邊。
晴日雖冷,那經冬陽籠罩整日的湖畔,迎面吹來的風卻是和暖的,但你有些緊張,就算你把身邊這人當作自己父親,也不能舒緩幾分繃緊的情緒,因為你也沒有和父親散步的經驗,一家之主為生計忙碌,總是步履匆忙,那能和你如此悠閒地踱步?
你側眼看他,和你丈夫相似的樣貌,霸氣的濃眉,粗獷的絡腮鬍,下巴緊抿透露出堅定的意志。你只和他相處半天,以為他並不難處的感覺並不準確,你只是在心中沉吟,他到底屬於那一種孤獨?英雄豪傑,心比天高,覺眾民渾濁而感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沉潛自求,自願離群索居,追求性靈的孤獨;或是殘弱老病、眾叛親離,孤苦無依……他那在夕陽光影下更顯明的,揮之不去的孤獨的暗影,到底是那一種理由?
你不知道他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個時空,你甚至沒和他說上一句話,你們口是各懷心事沿着湖邊向前推移,走着走着,遊人漸稀,這就是散步吧,再繞半圈就可以提議轉回程,你正這麼想。
突然,他對著迎面而來的一位婦人,對著從你們身後擦肩的男人,說:「這是我媳婦」。什麼?這是你問,在心裡問。最靠近你們也許聽到他突如其來的這一句話的路人,停下腳步,看了你們一眼,又繼續自己的路程。
「這是我媳婦」,他聽到你心裡的問話,又說了一次。
你看了看他那靦腆而有幾分驕傲的神情,感覺一股熱氣衝上腦門,在眼眶邊繞呀繞,尋找出口。原來他這麼在意你,這麼在意他的人生的新角色。
你彷彿明白孤獨的理由了,你記起尼采說的,「孤獨是我的原鄉,我純粹、美好的原鄉」,既然孤獨是一種宿命,那麼再多的解釋都是沒有意義的。你讓那長著厚繭的大手握住,讓他疏散他的孤獨,伴隨那沉落下的夜幕一起散向天地。
賞析
《孤獨的理由》是一篇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透過細膩的敘述與深刻的心理描寫,探討了孤獨的本質與成因。文章表面上描述了農村生活與主角的家庭背景,但實際上揭示了人際關係的疏離、責任與犧牲帶來的無奈,以及孤獨在人生中的不可避免性。
1. 文章主題與核心思想
文章以「孤獨」為核心,通過不同層次的對比,展現孤獨的各種形態:
- 環境的孤獨:傳統農村生活與現代都市生活的落差,使主角(未婚夫的父親)身處一個既富有卻又簡陋的家,反映了他的內心世界。
- 責任與犧牲的孤獨:作為長子,他肩負家庭重擔,犧牲了自己的夢想,成就了弟妹,但當自己需要依靠時,卻只能接受弟弟的「賞賜」。
- 人際關係的孤獨:妻子因多年犧牲而離開,兒子(新郎)對父親的缺席並不關心,這份孤獨來自家庭情感的淡薄。
- 自我認同的孤獨:即使在最後,他也沒有抱怨,只是靦腆而驕傲地向陌生人介紹「這是我媳婦」,這一刻,他的孤獨短暫得到了慰藉。
2. 結構與敘述方式
層層推進的結構 文章從初見未婚夫的父親開始,透過環境描寫、家庭背景、婚禮的缺席,到最後的散步對話,層層遞進地揭示這位長輩的孤獨根源,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敘述線。
強烈的對比
- 富麗的農村 vs. 破敗的家屋
- 傳統的自給自足 vs. 現代社會的舒適生活
- 熱鬧的婚禮 vs. 父親孤獨的旅程
- 兒媳婦的不適應 vs. 老人的堅持 這些對比強化了文章的情感張力,使孤獨的主題更為鮮明。
心理描寫與細膩刻畫 作者透過「你」的視角,展現未婚夫的父親從沉默、缺席到最後的坦承,這種轉變讓人感受到他的孤獨並非刻意,而是一種宿命式的存在。
3. 語言與表達
細膩的環境描寫
- 「穿過廳堂,繞過曬穀場,把綁在門上充當門鎖的繩子解開」——以具體的動作描寫農村的簡陋與不便,為後文對父親的孤獨鋪墊。
- 「那藤椅上窩坐,都坐出一凹人形了」——用誇張與細節塑造出父親長年獨處的形象,強調他的孤寂。
象徵與隱喻
- 「滿地的碎紙殘羹」——象徵婚禮結束後的空虛,與父親的缺席產生對照。
- 「孤獨是人生的基調」——以哲理性的語言點明主題,並與尼采的「孤獨是我的原鄉」相互呼應。
情感遞進的敘述 從最初的抱怨、不適應,到後來的理解與共鳴,文章讓讀者與「你」一起經歷一場心靈的轉變,使結局的情感更為動人。
4. 結局的震撼力
最後,「這是我媳婦」這句話簡單卻極具重量,既表現出父親對「家」的重視,也暗示了他內心對孤獨的隱忍與渴望。這一刻,他並不要求兒媳的回應,只是想讓自己的世界與旁人有一絲聯繫,這份含蓄的情感,使文章在低調中收尾,卻讓人回味無窮。
總結
《孤獨的理由》不只是描寫一位長輩的孤獨,更是在探討整個世代的孤獨:責任與犧牲帶來的孤獨、時代變遷中的孤獨、家庭情感淡薄的孤獨。文章以細膩的描寫、對比的結構與深刻的心理刻畫,使這種孤獨既具體又富有哲理,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對人生產生共鳴。
想更容易掌握中心思想?馬上報讀Canon Lessons Online︰
如果你正在尋找網上一對一補習,可以聯絡我們︰Whatsapp 53664292 。
除了DSE課程,我們亦提供初中及小學全科補習。

(點擊進入Whatsapp Chat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