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DSE中文卷一 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深入導讀
說誓
1 發誓是最浪漫、最富詩意的說話方式。一個俠士,在蒼茫的曠野俯望著摯友的遺體,忍著淚咬著牙折箭,誓要手刄武功蓋世的狂魔,為朋友報仇。武俠小說的描寫動人心魄,我們受了感染,碰見慷慨激昂、正氣凜然的人發誓,往往信以為真,並一律把誓言的主人當作英雄,不知誓言在今日的世界已不再那麼可靠。
2 美言不信,巧言鮮仁。在現實世界裡,像荊軻、尾生那樣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有誰誓死做你的後盾,而你又滿懷感激,不打折扣地把誓言接收,滿以為困阨時背後真的有盾,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你身陷困境,才發覺後盾以壯語編造,從一張張油嘴裡源源外輸,也源源隨風而逝。有誰信誓旦旦,要抵擋玄冥的夜氣;或者摩拳擦掌,扼腕搥胸,高呼人鬼不同途;然後突然把方向盤扭轉,拐一個大急彎,我們也不必訝異。
3 最近幾年,海內外流行「轉軑」一詞。這裡所謂的軑,並非《離騷》「齊玉軑而並馳」的軑,而是政治汽車的方向盤。咦,是我錯了;這個「軚」就是《離騷》裡面的軑嘛。千乘萬騎,隆隆滾滾,場面偉大,以賓虛的氣勢轉彎,天地為之低昂,眾神為之屏息,不是「齊玉軑而並馳」又是甚麼?如果你我的記憶不算太弱,有足夠的力量向時間的上游航行數年,就會聽見慷慨叱咤之誓聲,在兩岸迴盪不絕。
4 發誓像開支票,面額越大,越容易動人感人。可惜我們周圍的英雄大都是凡人,和我們一樣渺小;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善於發壯語。他們指天誓日時;勇氣銀行丶信用銀行丶正義銀行都沒有他們的存款。輕諾寡信;重誓,也未必是信義的保證。因此,有哪一位議員、哪位政客丶哪一位報人丶文人丶學者大義凜然,以壯語搖撼天地,我們也要聽其言而長期觀其行,別讓他或她預支我們心中的欽敬。等日後的銀行證明這位壯士或英雌有足夠的存款,兌現了他或她的巨額支票,再付欽敬也不晚。真正的壯士會發誓,騙子和歹徒也常以誓言預支群眾的欽敬。我們身為蚩蚩者氓,豈能不慎?欽敬付錯了,要收回是十分難為情的。
5 那麼,身為凡人的我們該發誓嗎?初戀時盟山誓海自無不可,受影響的反正只有一方。至於以壯語寒易水丶怒髮衝帽子,則必須在事前三思。非荊軻的金屬打造,而要說荊軻的語言,是和自己過不去。我們這些凡夫,是易熱也易冷的金屬,趁外鑠之熱附身,或趁一時之熱鬧,就窣爾鼓匹夫之勇,逞一時之快,發蛙叫牛鳴,到外鑠之熱消散而臨陣退縮,中途轉軑,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回頭見時間上游的我指著時間下游的我大罵,如何是好?其所以如此,還不是高估自己,把話說得太盡之過?
6 康拉德有一本小說,叫《諾斯特羅摩》,寫鐵漢子諾斯特羅摩一生如何亷潔,如何堅守原則,如何頂天立地,最後如何在一船黃金之前出賣了自己,變了另一個人。康拉德真諳人性。
7 我們道些凡夫俗子,比諾斯特羅摩何如?不及諾斯特羅摩遠甚。《史記》的〈遊俠列傳〉這榤描寫遊俠:「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比遊俠何如?也不及遊俠遠甚。那麼,在魑魅載途丶邪魔橫行的時代,我們豈敢發英雄之誓丶壯士之言?我們能夠做的,是戰戰兢兢,心懷怵惕,一邊走,一邊求上帝保佑丶保佑我們平平安安,不受夜氣沾染。如果上帝垂顧,降其隆恩,讓我們細水長流,免當霹靂之一響,就於願足矣。
賞析
《說誓》是一篇充滿諷刺與反思的散文,作者董橋以犀利的筆觸探討了「誓言」在現代社會中的虛妄與不可靠。文章通過對歷史典故、文學作品以及現實生活的對比,揭示了人們在發誓時常常高估自己、輕諾寡信的現象,並提醒讀者對誓言應持謹慎態度。以下從幾個方面進行賞析:
1. 誓言的浪漫與現實的落差
文章開篇以武俠小說中的誓言為引子,描繪了俠士為友報仇的壯烈場景,展現了誓言的浪漫與詩意。然而,作者隨即筆鋒一轉,指出這種浪漫化的誓言在現實世界中已不再可靠。這種對比突顯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讓人不禁反思:誓言是否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而非實際行動的承諾?
2. 對現代社會的諷刺
作者以「轉軑」一詞為例,諷刺了現代社會中政治人物、文人學者等常常以慷慨激昂的誓言博取信任,卻在關鍵時刻改變立場、背棄承諾的現象。這種「轉軑」不僅是對誓言的背叛,更是對公眾信任的踐踏。作者通過這一現象,揭示了現代社會中誓言的空洞與虛偽,提醒讀者不要輕易被華麗的語言所迷惑。
3. 誓言的經濟學比喻
作者將發誓比喻為「開支票」,指出面額越大,越容易動人感人,但這些「支票」往往無法兌現。這種比喻形象地揭示了誓言的本質:它是一種預支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是否能夠兌現,取決於發誓者的信用與行動。作者提醒讀者,對於那些以壯語搖撼天地的人,應「聽其言而觀其行」,而不是輕易付出欽敬。
4. 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文章引用康拉德的小說《諾斯特羅摩》,講述了一個堅守原則的鐵漢子在黃金面前出賣自己的故事。這一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脆弱與複雜,即使是最堅定的人,也可能在誘惑面前動搖。作者通過這一故事,提醒讀者不要高估自己,更不要輕易發下無法實現的誓言。
5. 對凡人的自我認知
作者坦承,現代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既不如《史記》中的遊俠「言必信,行必果」,也不如諾斯特羅摩般堅守原則。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認為凡人更應謹慎發誓,避免高估自己、把話說得太盡。這種自我認知與謙卑的態度,體現了作者對人性的深刻理解與對現實的清醒認識。
6. 語言風格與修辭手法
董橋的語言風格犀利而富有文采,善於運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例如,將誓言比作「開支票」,將政治人物的轉向比作「轉軑」,這些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增強了文章的諷刺效果。此外,作者還引用了大量歷史典故與文學作品,如《離騷》、《史記》等,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蘊與思想深度。
7. 對讀者的啟示
文章最後,作者提出了一種更為務實的生活態度:在魑魅載途、邪魔橫行的時代,凡人應戰戰兢兢,心懷怵惕,不求成為英雄,只求平平安安。這種態度既是對現實的妥協,也是對生活的智慧。作者提醒讀者,與其發下無法實現的誓言,不如腳踏實地,細水長流地過好每一天。
總結
《說誓》是一篇充滿諷刺與反思的散文,作者通過對誓言的剖析,揭示了現代社會中語言的虛妄與人性的脆弱。文章不僅對政治人物、文人學者等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也對普通人提出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董橋以犀利的筆觸與豐富的文化底蘊,提醒讀者對誓言應持謹慎態度,並以務實的態度面對生活。這篇文章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更具有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想更容易掌握中心思想?馬上報讀Canon Lessons Online︰
如果你正在尋找網上一對一補習,可以聯絡我們︰Whatsapp 53664292 。
除了DSE課程,我們亦提供初中及小學全科補習。

(點擊進入Whatsapp Chat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