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2013

2013 DSE中文卷一 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深入導讀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1) 小男孩走出大門,返身向四樓陽台上的我招手,說:「再見!」

(2)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早晨是他開始上小學的第二天。我其實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樣,再陪他一次,但我卻狠下心來,看他自己單獨去了。他有屬於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場,只能看作一把借來的琴絃,能彈多久,便彈多久,但借來的歲月畢竟是有其歸還期限的。

(3) 他歡然地走出長巷,很聽話的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規蹈矩的模樣。我一人怔怔地望着油加利樹下細細的朝陽而落淚。

(4) 想大聲地告訴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給你們一個小男孩,他還不知恐懼為何物,我卻是知道的,我開始恐懼自己有沒有交錯?

(5) 我把他交給馬路,我要他遵守規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們能夠小心一點嗎?容許我看見他平平安安的回來!我不要越區就讀,我們讓孩子讀本區內的國民小學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學,我努力去信任自己國家的教育當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兒女為賭注來信任的 但是,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

(6) 他開始識字,開始讀書,當然,他也要讀報紙、聽音樂或看電視、電影,古往今來的撰述者啊!各種方式的知識傳遞者啊!我的孩子會因你們得到什麼呢?你們將飲之以瓊漿,還是哺之以糟粕?他會因而變得正直忠信,還是學會奸猾詭詐?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出來,當他向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給他的會是什麼呢?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呢!

(7) 我給小男孩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七歲那年,小男孩被蝴蝶的三部曲弄得神魂顛倒,又一心想知道螞蟻怎麼回家;看到世上有那麼多種蛇,也使他歡喜得着了慌。我自己對自然的萬物只有感性的歡欣讚歎,沒有條析縷陳的解釋能力,所以,我為他請了老師。

(8) 有一張徵求老師的文字是我想用而不曾用過的,我偶然也會想起:

我們要為我們的小男孩尋找一位生物老師。他七歲,對萬物的神奇興奮到發昏的程度,他一直想知道,這一切「為什麼是這樣的?」我們想為他找的不單是一位授課的老師,也是一位啟示他生命的奇奧和繁富的人。他不是天才,他只是一個好奇而且喜歡早點知道答案的孩子。我們尊重他的好奇,珍惜他興奮易感的心。我們願意好好為他請一位老師,告訴他花如何開?果如何結?他只有一度童年,我們急於讓他早點享受到「知道」的權利。有的時候,也請帶他到山上到樹下去上課,他喜歡知道蕨類怎樣成長,杜鵑怎樣紅遍山頭……有誰願意做我們小男孩的生物老師?

(9) 小男孩後來讀了兩年生物,獲益無窮。

(10) 我坐在餐桌上修改自己的一篇兒童詩稿,夜漸漸深了。男孩房裏的燈仍亮着,他在準備那些考不完的試。我說:「喂,你來,我有一篇詩要給你看!」他走過來,把詩拿起來,慢慢看完,那首詩是這樣寫的:

〈尋人啟事〉
媽媽在客廳貼起一張大紅紙
上面寫着黑黑的幾行字:
茲有小男孩一名不知何時走失
誰把他拾去了啊,仁人君子
他身穿小小的藍色水手服
他睡覺以前一定要唸故事
他重得像鉛球又快活得像天使
滿街去指認金龜車是他的專職
當電扇修理匠是他的大志
他把剛出生的妹妹看了又看露出詭笑:
「媽媽呀,如果你要親她就只准親她的牙齒。」
那個小男孩到哪裏去了,誰肯給我明示?
聽說有位名叫時間的老人把他帶了去
卻換給我一個國中的少年比媽媽還高
正坐在那裏愁眉苦臉的背歷史
那昔日的小男孩啊不知何時走失
誰把他帶還給我啊,仁人君子

(11) 看完了,他放下,一言不發地回房去了。第二天,我問他:「你讀那首詩怎麼不發表一點高見?」「我讀了很難過,所以不想說話……」我茫然走出他的房間,心中悵悵,小男孩已成大男孩,他必須有所忍受,有所承載,我所熟知的一度握在我手裏的那一雙小手有如飛鳥,在翩飛中消失了。而童年,繁華喧天的歲月,就如此跫音漸遠

(12) 有一次,在朋友的牆上看到一幅格言:「今天,是你生命餘年中的第一日。」我看了,立即不服氣。「不是的。」我說,「對我來講,今天,是我有生之年的最後一天。」最後一天,來不及的愛,來不及的飛揚,來不及的期許,來不及的珍惜和低迴。容我好好愛寵我的孩子,在今天,畢竟,在永世永劫的無窮歲月裏,今天,仍是他們今後一生一世裏最最幼小的一天啊!

賞析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是一篇充滿母愛與深情的散文,作者張曉風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位母親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擔憂、期望與感慨。文章以母親的視角展開,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開始,逐步展現了母親對孩子未來的思考與對社會、教育體系的質疑。以下從幾個方面進行賞析:

1. 母愛的深沉與無私

文章開篇,母親看著孩子獨自走向學校,心中充滿了不捨與擔憂。她明白,孩子終將擁有自己的人生,母親的角色只是暫時的陪伴。這種「借來的琴絃」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母親對孩子成長的無奈與放手。母親的愛是深沉的,她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但同時也明白,孩子終將獨立,走向屬於自己的世界。

2. 對社會與教育的質疑

母親將孩子交給學校、交給社會,心中充滿了不安與疑問。她擔心社會是否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教育是否能夠培養出正直、誠實的青年。這種質疑不僅是對教育體系的反思,也是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的拷問。母親的擔憂代表了許多家長的心聲,他們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被世俗的糟粕所污染。

3. 對孩子成長的感慨

隨著孩子的成長,母親逐漸發現,那個曾經天真無邪的小男孩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背負著學業壓力的少年。母親通過一首《尋人啟事》的詩,表達了對孩子童年逝去的悵惘與無奈。詩中描繪的小男孩形象活潑可愛,而現實中的少年卻被學業壓得愁眉苦臉。這種對比讓人感受到成長的代價與時間的無情。

4. 對時間的感悟

文章最後,母親對時間的流逝感到深深的無力。她意識到,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作為母親,她希望能夠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給予足夠的愛與關懷。她引用「今天,是你生命餘年中的第一日」這句格言,並反駁道:「對我來講,今天,是我有生之年的最後一天。」這表達了母親對時間的珍惜,以及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刻都充滿了深深的愛與期許。

5. 語言風格與情感表達

張曉風的語言風格細膩而富有詩意,她善於通過細節描寫來表達深刻的情感。例如,母親看著孩子走出長巷的背影,望著油加利樹下的朝陽落淚,這一場景充滿了畫面感,讓人感受到母親內心的複雜情感。此外,文章中穿插的詩歌與徵求老師的文字,進一步增強了文章的情感張力,使讀者更能體會到母親對孩子的愛與期望。

總結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不僅是一篇關於母愛的文章,更是對教育、社會與時間的深刻反思。作者通過母親的視角,展現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母親的無奈與期望。文章情感真摯,語言優美,讓人不禁思考: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如何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給予孩子最深的愛與支持?

歷年DSE中文試題下載

想更容易掌握中心思想?馬上報讀Canon Lessons Online︰

DSE 閱讀理解 常規課程



如果你正在尋找網上一對一補習,可以聯絡我們︰Whatsapp 53664292 。

除了DSE課程,我們亦提供初中小學全科補習。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點擊進入Whatsapp Chatbox)

導師資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