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我們去唱歌〉2023

2023 DSE中文卷一 試題下載

PDF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深入導讀


我們去唱歌

朋友說:「我們去唱歌吧。」我說:「這樣鄉下怎麼會有唱歌的地方?」他說:「有啦,有一家小雜貨店在路口,連接縣道三角庄那裡,裡面設有投幣式的卡拉ok。」我曾好幾次聽他唱歌,歌喉很好,而且都唱得很投入、很開懷,那種快樂的表情和模樣,平常難以看到。我因此說:「好啊。」他於是把龍眼樹下,大木塊上兩個咖啡杯,還有一本書收拾入屋,然後鎖門,向蹲坐在屋簷下的一隻小黑狗,揮揮手說再見。

我們沿著村中唯一的一條直路走,路的盡頭就是朋友所說的路口,距離有一公里多吧,但這時整條路上看不到任何人或車,路邊溝渠裡的水一直咕嚕咕嚕著,急速往前流。我們走過接連好幾片野草密長的廢耕地,一個池塘,兩處花生田,兩戶獨立在田野間的住家,其中一戶以七里香的樹籬,另一戶四周都是高高直立的檳榔樹,樹下有幾欉九重葛,繽紛盛開的花分兩色,橘紅與粉紅。天色盡是一概地淺灰,但全沒有會下雨的意思,斑鳩在不遠的某處頻頻叫喚。我們繼續走過住屋較密集的路段,門戶有的關閉,有的半掩著。幾次聽見電視機裡的聲音在屋內回響。一個男子向壁側躺在屋廊下的一張長籐椅上,一位婦女在巷子裡收晾曬的衣服,一些蒼蠅在已收攤的肉砧上飛舞。

朋友曾跟我說過這個小村子的歷史。最初只是少數幾間茅屋工寮,然後逐漸集結成村,住的都是糖廠會社的工人,都是從他地,四處跋涉遠來討生活的人,他們從早到晚辛苦勞動,七、八十年過去了,也遇過好幾次嚴重火災、水患和地震,但也都熬過來了。而如今蔗糖產業式微。

我們走入路口那間小店時,一個歐巴桑從幽暗中的座椅站起來,對著我的朋友問說:「要唱歌是嗎?」然後開亮日光燈。原來是一間鐵皮屋子,靠路旁的角落,用來賣香菸、檳榔、飲料和麵食,其它部份則放了兩套塑膠座椅,朋友跟她換了兩百塊銅幣,我們開始唱歌。

大多是一些台語老歌,旋律滄桑,歌詞裡常有命運、奔波、艱辛、等待、漂泊、寂寞、哀愁之類的字眼,詠嘆人世遭遇,也提醒無奈中不可喪失的意志勇氣。我們盡情地唱,唱得好像很歡樂,歌聲飄出屋外,可能還越過馬路,飄入另一邊,像是綿綿無盡的糖廠甘蔗園。朋友說:「唱啊,盡量唱啊,既然來了,就高高興興唱啊。」是啊,唱,唱給自己聽,唱給寂寞無聲的村子聽,唱給沒落的甘蔗田。

賞析

〈我們去唱歌〉,以樸實的敘事與細膩的描寫,呈現了一場簡單卻充滿情感的鄉村卡拉OK之旅。文中透過「唱歌」這一行為,折射出鄉村的寂寞與滄桑、產業的興衰、人生的無奈與堅持,並在平淡的日常生活裡,流露出一種淡淡的鄉愁與生命的韌性。

主題分析

1. 鄉村的寧靜與滄桑

  • 文章從朋友的邀約開始,帶出一個寧靜又稍顯荒涼的鄉村場景。
  • 路途描寫
    • 「路的盡頭就是朋友所說的路口,距離有一公里多吧,但這時整條路上看不到任何人或車。」
    • 無人的街道、廢耕地、半掩的門戶、回響的電視聲,這些細節營造了一種寂靜又滄桑的氛圍。
  • 歷史背景
    • 朋友提到,這裡的村落起初只是「糖廠會社的工人」聚集地,經歷過「火災、水患和地震」,但也都熬過來了。
    • 如今「蔗糖產業式微」,象徵著一個時代的沒落,村落也隨之沉寂。
  • 整體氛圍
    • 這不只是寫一個村子的衰敗,而是反映整個社會變遷中的被遺忘角落,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無情與時光的流轉

2. 唱歌的象徵意義:在無奈中尋找歡樂

  • 文章核心在於「唱歌」這一行為,既是娛樂,也是情感的抒發與寄託。
  • 歌詞的意涵
    • 「台語老歌,旋律滄桑,歌詞裡常有命運、奔波、艱辛、等待、漂泊、寂寞、哀愁之類的字眼。」
    • 這些歌詞呼應了村落的歷史,也呼應了許多鄉村人民的生命故事。
  • 朋友的態度
    • 「唱啊,盡量唱啊,既然來了,就高高興興唱啊。」
    • 這句話雖然語氣輕快,但背後其實帶著一種用歌聲掩蓋人生無奈的情感
  • 唱歌的對象
    • 「唱給自己聽,唱給寂寞無聲的村子聽,唱給沒落的甘蔗田。」
    • 這句話帶出了強烈的象徵意義,歌聲不只是娛樂,而是一種與環境的對話,一種對歲月的回應

3. 產業的興衰與時代的變遷

  • 文章不只是描寫鄉村的日常,而是透過「糖廠的興衰」,折射出時代的變遷與人們的無奈
  • 過去 vs. 現在
    • 過去:村民來自四面八方,在糖廠辛苦勞動,雖然生活困苦,卻也有集體的生命力。
    • 現在:糖廠式微,年輕人大多離開,村莊變得冷清,彷彿被世界遺忘。
  • 小雜貨店與投幣式卡拉OK
    • 這些小店是村莊的殘存活力,投幣式卡拉OK象徵了一種簡單的娛樂,也是人們在時代變遷中努力尋找快樂的方式
  • 甘蔗田的象徵意義
    • 「歌聲飄出屋外,可能還越過馬路,飄入另一邊,像是綿綿無盡的糖廠甘蔗園。」
    • 這段描寫充滿詩意,讓人感受到歌聲與土地的連結,彷彿是對逝去歲月的呼喚與懷念

寫作手法分析

1. 細膩的環境描寫,營造氛圍

  • 文章花了大量篇幅描寫村莊的景象,如:
    • 「門戶有的關閉,有的半掩著。幾次聽見電視機裡的聲音在屋內回響。」
    • 「一個男子向壁側躺在屋廊下的一張長籐椅上,一位婦女在巷子裡收晾曬的衣服。」
  • 這些細節讓讀者彷彿置身於寧靜而滄桑的村落,感受到其中的歲月痕跡與人情味。

2. 以「唱歌」作為行動線,貫穿全文

  • 文章由「朋友邀請唱歌」開頭,接著寫路途景色與村莊背景,最後回到「唱歌」,形成完整的敘事結構。
  • 「唱歌」不只是單純的行為,而是一種情感的抒發與歷史的象徵,使文章層次更豐富。

3. 透過對話,呈現人物性格

  • 朋友的性格
    • 「唱啊,盡量唱啊,既然來了,就高高興興唱啊。」
    • 這反映出他外在開朗,內心卻可能有一絲無奈與感傷,但仍努力在逆境中尋找快樂。
  • 雜貨店老闆娘的話
    • 「要唱歌是嗎?」然後開亮日光燈。
    • 簡單的語句,卻營造出一種親切、日常的氛圍,也突顯了鄉村特有的生活節奏。

4. 結尾的詩意與象徵

  • 最後一句:「唱,唱給自己聽,唱給寂寞無聲的村子聽,唱給沒落的甘蔗田。」
  • 這是一種詩意的收束方式,將個人情感、村莊命運、歷史變遷融合在一起,使文章更具層次與餘韻。

總結與啟示

這篇文章不只是記錄一次鄉村唱歌的經歷,更在平靜的敘述中,蘊含著對歲月變遷的感慨、對鄉村衰落的惋惜,以及對生命韌性的讚頌

1. 鄉村的寧靜與滄桑

  • 透過環境描寫,展現出一個被時間遺忘的村落,既平靜,又帶著歷史的滄桑感。

2. 唱歌的象徵意義

  • 唱歌不只是娛樂,而是一種面對現實的方式,一種在苦難與變遷中尋找快樂的態度。

3. 產業的興衰與人生的無奈

  • 蔗糖產業的沒落,使村莊變得沉寂,這也反映了許多鄉村在時代洪流下的無奈與掙扎

4. 生活的韌性

  • 即使環境衰落,人們仍然選擇歌唱,這種在無奈中尋找快樂的生命態度,正是文章最動人的地方

這篇文章提醒我們:即使世界在變,無論環境如何改變,人們仍可以在簡單的事物中找到快樂,並用自己的方式,為這片土地留下聲音與記憶。

歷年DSE中文試題下載

想更容易掌握中心思想?馬上報讀Canon Lessons Online︰

DSE 閱讀理解 常規課程



如果你正在尋找網上一對一補習,可以聯絡我們︰Whatsapp 53664292 。

除了DSE課程,我們亦提供初中小學全科補習。

我們去唱歌

(點擊進入Whatsapp Chatbox)

課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