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為二零一七年應考生5**文。
自此之後,我終於解開了心結
十多年前,父母離異,從此我在單親家庭中成長,和母親一起居住。但有一天,母親帶了一個陌生的男人回到家中,她說是我的「新爸爸」。
我不喜歡他,我亦不想與一位素未媒面的男人同住,何況要我稱呼他為「爸爸」呢?於是,我沒有向他打招呼,將自己鎖在房間中。母親氣憤極了,並從房問外大罵︰「一心!你給我馬上出來!你對長輩可以如此無禮嗎?我要好好教訓你一頓!」
一時衝動下,我亦怒髮衝冠,大喊︰「十多年前,你害我要在單親家庭中生活,失去父愛。你認為父愛可以隨便一位男人中得到,還是認為愛情比親情重要,強逼我接受一位陌生『爸爸』無緣無故的出現呢?你當我是女兒嗎?」
想起過去雙親決定離婚的場面,母親一聲不吭,並且打發那位男人離開我家。那天,我幾乎沒有離開房間半步,我不想看見母親。
事隔一天,母親依舊忙於家務,我則忙於溫習,準備考試,但我的心情總是充滿不忿。「多年來,她欠了我很多,她令我失去愛,今我不能感受溫暖,令我不能快樂成長…還要我接受另一位男士的出現嗎?我的感受,她有理會嗎?」我不斷喃喃自語。
「咯咯!」母親突然叩門,問道︰「你的溫習進度順利嗎?累不累?要吃點甚麼嗎?」
「與你無關,謝了。」我乾脆地回答,母親心如刀割,靜默地離去,一臉愁苦地做她的事。可我沒有愧疚的感覺,明明是她不盡母親責任在先,令我充滿缺陷地成長,是她的錯。於是,我繼續低頭溫習我的中文課本。
「在中國文化五倫之中,父子倫為重點之一。除了長幼輩互相敬重,和諧相處以外,其實長輩也會有做錯事的時候。作為幼輩,可對他們的過錯作出提點。不過,切記進諫『直不至於犯,婉不至於隱』,以保持尊重大方的態度……」讀到這兒時,我有所感悟。
在我心中,母親從來是一位既不負責任,又自以為是,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因為我從小到大,她都忙於工作,對我的關心少之又少。近年來,她又不斷結識異性,說要尋找終生伴侶作為依靠之餘,還單純認為這可彌補我失去父愛的空虛。如是者,我對她有一種怨意,覺得她使我的家境糟透了。我很羡慕別人的家庭完整,有一位體貼的父母,為甚麼我沒有呢?
但事實上,世間沒有一出生便懂得為人父母的人,父母是不完美的。父母因事離異,確是不幸,也對子女帶來更大的衝擊及童年陰影。不過,其實父母都會自責,希望日後可為子女帶來一些補償,例如我在考試期間,母親也嘗試問侯我,為我打氣,可我打發她走了,使她難過不堪。由是觀之,母親的關懷未必足夠,但不至於零呀!是我過份怪責她,無意中不斷發脾氣,說出難聽的說話,做出使人心痛的小動作,無理取鬧……
當我認為自己缺少了愛,母親何嘗不是?
失去了丈夫,她亦悲痛不已。所以近年,她都渴望會找到依靠,她知道我長大後會建立另一個家庭,未必能時常陪伴著她,所以才會作出此為。雖然當中她有不對的地方,例如逼使我稱她的另一半為「爸爸」。不過,回想起來,這沒有甚麼大不了。
聖經在哥林多前書提及到︰「愛是彼此包容,愛是恆久忍耐」。我居然忘記了。不至父母親,其實世間上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總有醜惡和討人厭的一面,包括自己,所以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磨擦是難以避免。但我們如果學會適當的包容和忍耐,相信世界都會變得和諧,大家都可尋找到快樂。
剛巧一週後是母親節,我打算為她自製蛋糕,給她一個驚喜,並為過去的臭脾氣作出道歉。「母親!對不起,我愛你!」

評語
1. 內容與立意
優點:
- 立意深刻:文章通過對自身與母親關係的描寫,表現了「理解、包容與愛」的重要性。立意積極且具有啟發性,特別是在強調親情修復與自我反思的角度上,表現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 情節真實且完整:文章通過母親帶新伴侶回家引發衝突,主人公的憤怒與不理解,到後來因書中道理有所感悟,最後準備自製蛋糕向母親道歉,情節發展自然且有層次。情感轉折清晰,讓人感受到內心的成長過程。
- 細節描寫生動:作者運用了對話、內心獨白、環境描寫等多種手法,細膩地描寫了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感染力。例如「母親心如刀割,靜默地離去」和「我不斷喃喃自語」等描寫,真實刻畫了母子之間的矛盾與隔閡。
提升空間:
- 雖然情節完整,但文章主要側重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對母親這一角色的內心世界描寫較少。可以適度補充母親的想法或反應,讓角色形象更為立體,母親的行為更具說服力。
- 主人公在理解母親的轉折點(閱讀到儒家文化「父子倫」)雖然邏輯合理,但略顯突然。可以加入更多心理掙扎或外在觸動的細節,使轉變更自然、更具層次感。
2. 結構與層次
優點:
- 結構清晰:文章的起承轉合明顯,結構完整。從衝突的爆發(母親帶新伴侶回家)到主人公的反思與感悟,再到最後行動(準備蛋糕道歉),層次分明,符合記敘文的寫作要求。
- 轉折自然:文章在「溫習中文課本」這一段落實現了心理上的轉折,並逐步升華到包容和理解的主題,過渡流暢且有說服力。
提升空間:
- 可以適度強化結尾部分,母親看到蛋糕的反應或母子間的互動,可以進一步深化情感的溫馨和感人效果,讓文章收尾更具畫面感和震撼力。
- 在「母親節」的行動之前,可以補充一些主人公心理活動的細節,增強情感轉折的鋪墊。
3. 語言與表達
優點:
- 語言真摯自然:文章用詞準確,語言表達流暢,情感表達細膩而真摯。例如,「當我認為自己缺少了愛,母親何嘗不是?」這句話感情深刻,具有很強的共鳴感。
- 善於運用反思語句:作者通過內心獨白,如「世間沒有一出生便懂得為人父母的人」,展現了對父母角色的理解與反思,增強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 引用增強說服力:文中引用中國文化中的「父子倫」以及聖經中的話語,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也提升了說服力。
提升空間:
- 文中有部分語句表達較為口語化或重複,影響了文章的精煉程度。例如「她令我失去愛,令我不能感受溫暖,令我不能快樂成長……」可以適度修改為更簡練的表述。
- 可以適度運用更多修辭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文采。
4. 情感真實性
優點:
- 作者能夠真實地呈現家庭矛盾和自身的成長過程,情感真摯自然,沒有刻意煽情。從最初的不滿、埋怨,到最後的理解與道歉,情感變化真實可信,讓讀者感受到內心的掙扎和成長。
- 結尾「母親!對不起,我愛你!」簡單直接,充滿真情,點明主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提升空間:
- 可以補充更多母親的反應,讓親情的修復過程更加具體化,情感表達更有張力。
5. 標點與錯別字
- 文章中有少量標點使用不準確之處,如「十多年前,你害我要在單親家庭中生活,失去父愛。」中間的「,」可以用「;」或「……」來分隔語氣。
- 其他方面,如錯別字等,基本無明顯問題,表現良好。
綜合評價
這篇文章情感真摯,結構清晰,表達流暢,能夠準確地描寫主人公從怨恨到理解的心理變化,成功地表現出家庭關係的複雜與親情的珍貴。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感染力,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若能進一步豐富母親的描寫、強化情感轉折的鋪墊,並提升語言表達的精煉度,文章將更具張力和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