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媜〈一竿冷〉2023

2023 DSE中文卷一 試題下載

PDF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深入導讀


一竿冷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我常想,山比水更深奧嗎?抑或水比山更遼闊、是哪一個參訪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後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成了古往今來,登臨山水者的箴言。

山之仁,在於容納參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願意仁足的小草;既允許夜半狼嗷、空穴虎嘯,又願意開放枝葉,招待流浪的蟬嘶、迷路的啼鳥。山願意合抱,讓雨水注成湖泊,也願意裂身,讓瀑布發聲。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憑雷劈暴雨;也忍住乾旱季節不知從何而來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與幻滅共生的人世上閉目養神。

水的流動多麼像智慧之路。水從來不眷戀過往,流動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或迴旋於礁石,思索如何繞身而過,輕輕地揚棄了河道上的頑石,既不爭辯,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導它們水的涵意。至於飄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願意負載它們,做它們的足、卻在流程裏教會它們,凡是離鄉背井追尋更寬闊天地者必須永遠是個孤獨者。

水不曾允許它們在河面上發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們腐朽的體膚。就連天光雲影。也無法沉澱為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過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斷招搖、魚群願意繁殖以豐富水的倉國,但水哉水哉,流動是唯一的命運,純粹的命運。

水比山深諳隨勢應變的道理,烈雨只會豐沛它的力量,至於火,從來沒有一場火在水面上進行。水只是它自己,於江與萬川同一道宿命,朝著真理的海洋奔赴,為了呼應更遼闊的海洋的召喚;為了尋求更深沉的智慧。

兩岸桃李,是揮淚的宮女;那河腹的遊魚只是一群企圖牽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們,這一別就是永遠了。

山與水的對話,迴響在天地之間。當山以洪鐘形的綠意招呼,水回應以短笛。像兩位久未謀面卻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聲對答。

「為何你總是趕路;難道萬頃田地不值得你獻身?一塘魚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聲聲要與海洋會合,如果千江萬川不匯聚為海,這世上的生靈豈不擁有更寬廣的土地,鋤出他們的家園,種植他們的米粟?」山問。

「我豈能成全短暫的榮華?如果千江萬川耽溺於小小的宅舍,在草樹魚糧之中慢慢耗盡血脈,誰來成全滄海?誰顯示給生靈,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座無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的繁華之鑰無法開啟永生的琉璃門。我多希望微笑永遠停留在於民臉上、但我更願意海洋啟示他們關於不可捉摸、無法猜測的生之奧秘。幻滅是唯一能洗盡他們臉上的油脂,教他們做一個謙卑的人,做一個緘默的人!」水答。

「那麼,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暫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擔憂狂嘯的浪頭席捲一切,把短暫生辰裏僅有的歡樂吞沒。是故,我願意永遠固守在此,至少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濤追趕不到的,他們可以攜帶妻小到我的懷抱裏躲避;我預先準備柴薪與蔬果,讓他們取火升煙。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煙,可以前來分食。如果,你執意以死亡驚嚇他們,我亦執意張起綠蔭,讓他們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連接生命,以人造人,永遠抵禦你的偷襲!」

「你豈能抵擋無垠之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願意子子孫孫荷鋤移山,拿你來填平海洋。就算你鎮住了海,而你原來的位置也變成了海。這世上,有多少繁榮的山,便有多少幻滅之海;有多少生的貪愛,便有多少死之恐懼。你我豈是為敵的,我們一動一靜,一實一虛,無非為了等待一個真正認識我們的人,他站在你的巔峰吟誦水的歌謠,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讀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諦聽我,從我的無情裏註釋你啊!」

山仍然盤坐,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為了幻滅:仁者以身為泥,種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觀照。當死亡襲擊生靈,肉身還給山,而眸底的人淚屬於水。

山水的對話在冰封的寒冬裏沉默了。卻有一名蓑衣戴笠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葉,抖落一樹雪花。他削成釣竿,以竿為杖,踏着銀白的雪徑來到江畔。江面浮著薄冰,彷彿一江凍結的語言。

釣叟朝無垠的江面面,拋出不絲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此刻,他只為了問安,用山的管弦問候水的歌喉。

賞析

〈一竿冷〉以柳宗元的《江雪》為引子,展開一場關於山與水、仁與智、生與滅的深刻對話。文章透過優美的語言、哲理性的思辨,以及詩意的敘述風格,探討了人生的價值、自然的象徵意義,以及人對世界的理解與超越。

主題分析

1. 山與水的象徵:仁者與智者的對立與融合

  • 文章借用「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一傳統哲學觀點,將擬人化,使其成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
  • 山的「仁」
    • 山象徵穩定、包容與庇護:「山願意合抱,讓雨水注成湖泊,也願意裂身,讓瀑布發聲。」
    • 山是人們的避風港,為受苦者提供溫暖:「我預先準備柴薪與蔬果,讓他們取火升煙。」
    • 山代表穩固的信仰與依靠,是一種對抗世間變遷的存在。
  • 水的「智」
    • 水象徵流動、變幻與追尋:「水從來不眷戀過往,流動是它唯一的宿命。」
    • 水不斷奔赴海洋,象徵智慧的追尋與超越:「誰來成全滄海?誰顯示給生靈,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座無法征服的海洋?」
    • 水代表超脫與無執,強調變化與智慧的可貴
  • 山與水的對話
    • 山認為水過於無情,不願停留,甚至會吞噬人類的幸福。
    • 水則認為山固守不變,無法真正讓人類理解生命的奧義。
    • 兩者看似對立,實則互補:山代表生命的穩定,水代表生命的變化,兩者共同構成了世界的平衡。

2. 生與滅:存在的哲學思辨

  • 水說:「如果千江萬川耽溺於小小的宅舍,在草樹魚糧之中慢慢耗盡血脈,誰來成全滄海?」
    • 這句話暗示著,人若只滿足於眼前的小幸福,終將失去探索未知、追尋真理的勇氣。
  • 山說:「如果,你執意以死亡驚嚇他們,我亦執意張起綠蔭,讓他們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連接生命。」
    • 這則象徵人類對生的堅持,渴望在有限的時間裡留下印記。
  • 核心矛盾
    • 山代表生的執著,水則象徵滅的必然。
    • 但水也提醒:「有多少繁榮的山,便有多少幻滅之海;有多少生的貪愛,便有多少死之恐懼。」
    • 生與滅本是一體兩面,唯有理解「幻滅」,才能真正超越對死亡的恐懼。

3. 釣叟的象徵:超越生滅,與天地對話

  • 文章最後回到柳宗元《江雪》的釣魚翁,他既不依戀山,也不隨水漂流,而是在冰雪交織的天地之間,以釣竿為媒介,與宇宙對話
  • 釣竿的意象
    • 「削成釣竿,以竿為杖,踏著銀白的雪徑來到江畔。」
    • 釣竿不只是捕魚的工具,更是人與世界溝通的方式,象徵對自然的領悟、對生命的思考
  • 「問安」的意義
    • 「釣叟朝無垠的江面,拋出不絲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此刻,他只為了問安。」
    • 這不是捕魚,而是一種對世界的呼喚與致敬,是對天地的「無言之問」。
    • 他超越了山的固守,也超越了水的奔流,達到了一種更高層次的存在。

寫作特色分析

1. 豐富的擬人與對話,使山水充滿生命力

  • 文章運用擬人法,讓山水展開一場充滿哲理的對話,使其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人生的象徵。
  • 這種對話方式,使文章兼具詩意的美感與哲學的深度

2. 巧妙的象徵手法,使意象更具層次

  • 山象徵穩定與包容,水象徵變化與智慧,釣叟象徵超越,形成三重層次的對比與呼應。
  • 「釣竿」既是工具,也是與天地對話的媒介,這種意象深化了文章的內涵。

3. 音韻與節奏的掌控,使文章充滿詩意

  • 文章語言流暢,節奏由緩至急,最後歸於平靜,與山水的流動感相呼應。
  • 山仍然盤坐,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為了幻滅。」這樣的對仗句式,使文章更具韻律感。

總結與啟示

〈一竿冷〉不僅是對柳宗元《江雪》的回應,更是一場關於人生哲理、存在意義與自然智慧的深刻思辨。

1. 山與水的辯證:人生的兩種態度

  • 象徵穩定、包容、庇護,代表仁者的堅持
  • 象徵流動、變化、追尋,代表智者的超越
  • 二者對立又互補,構成世界的平衡。

2. 生與滅的思考:如何面對無常

  • 人生在世,應該選擇山的穩定,還是水的流動?
  • 是安於現狀,還是勇於探索未知?
  • 文章沒有給出答案,而是通過釣叟的形象,提出了超越生滅的可能性

3. 釣叟的智慧:超越對立,與天地對話

  • 他既不固守,也不流連,而是在天地間尋找自己的位置。
  • 他用一竿問安,象徵著人類與世界的對話,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的智慧

文章提醒我們,無論選擇山的仁,還是水的智,最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並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尋無限的可能。

歷年DSE中文試題下載

想更容易掌握中心思想?馬上報讀Canon Lessons Online︰

DSE 閱讀理解 常規課程



如果你正在尋找網上一對一補習,可以聯絡我們︰Whatsapp 53664292 。

除了DSE課程,我們亦提供初中小學全科補習。

一竿冷

(點擊進入Whatsapp Chatbox)

課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