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布鞋的污跡上繪畫花朵,活化破舊建築為時尚藝術館,在緊湊的旅程上遇上暴風雨可享受片刻悠閒。世事無完美,能為事物或心境增添新的色彩,則事事皆美。試以「為不完美添色彩」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考評局又錯
先說,這條題目讀來很怪——稍一細看,發現問題很有問題。題目是為「不完美」「添色彩」,那麼上半部分的引述,應該都是在不完美的情況中,做了甚麼,去紓解不完美。綜合成表格應該是這樣︰
情況 | 不完美 | 添色彩 |
一 | 白布鞋的污跡 | 繪畫花朵 |
二 | 破舊建築 | 活化為時尚藝術館 |
三 | 緊湊的旅程上遇上暴風雨 | 可享受片刻悠閒 |
還沒看到問題?頭兩種情況都貼題,修補「不完美」,至於是否色彩,見仁見智。然而第三種情況,「可享受片刻悠閒」本是「遇上暴風雨」的結果,又添了甚麼色彩呢?三句看似對確,但原來其中一句奇奇怪怪,而且與題目亦不相符。
考評局再一次,是再一次,在作文題目中犯錯,難道這也是故意的不完美?(前此犯錯的例子有,二零一三年的「成長」,還有同樣是二零一三年的「談談如何消除偏見」,我已做過片段分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YouTube。)
這個錯誤,帶出了我常說的一個審題方法︰作文時,有能力忽略題目導引,就儘管忽略。收到考卷,立即看題目後半,直接看題目是甚麼。而前面的導引,考評報告年年都有列明,「只是參考引導,考生不跟從,完全不題及,只要文章言之成理,符合文意,則無礙分數」。題目導引本身,就是為了能力較低的同學而設,怕他們茫無頭緒,一個字都寫不了。這又會導致另一個情況,每年有大量學生都是以題目導引的思路開展文章,那麼成品就會非常相似。求取高分的同學,要別樹一格,要展露創意,最好不要寫題目導引的內容。
更何況,考評局出題有毛病,寫多錯多,同學一不留神就會被fake,又何苦呢?
為不完美添色彩
按上文思路,不要管導引,就是看題目本身。這條做記敘或論說都可以,只要能帶出主思想就可以。
記敘文
就記敘一段不完美的往事,寫人在其中,如何在絕境找到快慰,是苦中作樂也好,或雪中送炭都可以。例如軟件工程師再開發軟件時,寫的code有很多bug,他卻將之開發成新功能——對,我就是想說這張memes圖︰

當然要有起承轉合,一開始要寫自己發現有bug,花了很多時間debug,卻愈de愈亂,客戶又不住催逼,自己心情愈來愈差,陷入低潮。然後跟有經驗的同事商量,他們卻說出了「添加色彩」這大道理。驟眼間,看世界的方式不同了,要來危機相生,只要懂得轉念,就可轉危為機。於是不再debug,開而去開發新功能,最後客戶極之滿意。寫完故事就昇華,引用一些類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格言,或是劉德華的《常言道》︰「風景不轉心境轉。」
論說文
其實和記敘文差不多,只是不要用第一人稱,抽離一點,將自己變成旁述者,照樣列舉「不完美」的故事。但不要如記敘文般冗長,反而是以量取勝,至少舉出三個,指出這些故事俯拾皆是。昇華部分,和上段一樣,都是要教化世人。
原則
記住,題目關鍵字只得兩個,不完美,色彩,只要所寫的故事和例子,有這兩個元素,可說是十拿九穩了。餘下,就只看文筆了。
還是不明白?
那就要參加記敘文速成班了!
尋找網上一對一補習?聯絡 Whatsapp 5442 8109
除了DSE課程,亦有初中及小學全科補習。
(點擊進入Whatsapp Chat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