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

「今天我沒有帶手提電話外出,因而有不一樣的經歷和體會。」

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

  待我登上電車後,正欲把電話拿出,卻無法尋獲,我才驀然憶起外出時忘了把充電中的電話放進手袋裏,心中油然生出一股無名火,懊惱地抓了抓頭髮。按捺着心坎裏的焦躁,我把眼光投出窗外。

  窗外春意盎然,和熙的陽光穿透玻璃,灑落在依窗而坐的我身上。我把阻隔着自己與窗外明媚的玻璃拉起,隨即感受到暖暖的春風,猶如母親的巧手,輕撫我的臉龐。此時,電車湊巧停在公園側,只見滿眼鳥語花香,嫩葉長在樹椏之上,還殘餘着些許晨露,萬物生機勃勃,動聽悅耳的鳥鳴聲偶爾夾雜孩童如鈴響般欣喜歡快的笑語,實令人心曠神怡。心間不禁一陣訝異——這段前往畫室的路程本是平凡不過,為何此刻頓添生色?

  電車隨着「叮叮」之聲又繼續前行,眼前的景色再度變更,熙來攘往的街道、餅店傳出撲鼻的香氣、牽手並肩而行的情侶、背着熟睡孩子的父親⋯⋯窗外猶如一齣精采絕倫的電影,而坐於電車其中的我則是默默地看着。在不知不覺間被窗外風景俘虜的我,漸漸把忘了帶手提電話一事拋諸腦後。

  乘搭電車竟有如此體驗!我興奮地想着,卻發現四周無人和應。回首環顧,車廂內只得寥寥數位乘客,他們皆面無表情,低頭把玩着指掌之上的電話,並戴上耳機,隔絕了窗外曼妙的光景,彷如一座濃霧籠罩、隔絕一切的孤島,沉溺於自己的世界,不願窺探近在咫尺的精彩。

  現代過於依賴科技的我們經常「機」不離身,情願築起冷硬的高牆並躲進其中,亦不肯抬頭觀察身旁那些日常卻可貴的細節,不想摘下耳機細聽空氣流動的波紋。若我不是忘了帶電話外出,又豈能發掘到窗外豐富多變的景色?

  電車抵達了下一站,我一如往日般踏下階梯,下車後沿着那道已走過無數遍的街道前行,步伐卻比平常更輕快。

  抵達畫室後,老師告知本日作畫的話題是「現今的香港」。我心生靈感,畫了沿途所見的公園,卻在一片鮮豔奪目的中央以黑白色畫上了一個低頭看著電話的年輕人。

  歸程時我又乘上了電車,黃昏的餘暉映照在相同的街道,卻是另一番風景。人來人往的街道中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一位鬢髮花白的老人,他彎下身子,緩慢地拾起一塊又一塊的紙皮,稍顯吃力地逐一放置在身邊的推車。一旁一位只顧回覆電話訊息的少年不慎撞上了推車,頂層的紙皮隨之散落一地,其後只看了一眼,便揚長而去,彷彿一切與其毫無關係。街道人來人往,但眾人只聚精會神於掌上的電話,無人欲出援手,亦不曾注意到狼狽的老人,只與他擦肩而過。

YouTube Icon 技巧中文 YouTube Channel

  只能旁觀的我心坎裏如同被大石壓住,苦澀之情油然而生。電車慢慢地前行,老人亦漸而離開了我的視線,坐於電車內的我只能無奈輕嘆。

  我忽發奇想,若自己有攜帶電話外出,也許此刻的我便不會有此番經歷——隔絕一切而只顧電話裏的虛擬世界,豈能看到那些如走馬燈般閃現眼前的人情冷暖?社會上需要我們協助的人眾多,一己之力或無法起到什麼顯著的作用,但哪怕是一聲問候、一份關懷,也能雪中送炭。可是,我們只沉醉在自身的小小世界內,懶得顧及外界的一草一木,才造成如此的隔膜,造成了人情味不復存在的社會。何不放下手上的電話,去觀察曾忽視的四周?何不走出自己的孤城,去關懷身邊的人和事?

  電車內乘客依舊低頭把玩電話,車廂一片靜默。

image 10

評價

  1. 主題明確:
    文章以通過兩段乘車經歷的描寫,揭示了現代人過度依賴科技所造成的冷漠和疏離感,並提出回歸真實世界、關懷身邊人事的思考,立意深刻而富有啟發性。
  2. 結構完整:
    文章分為三大部分:初時的懊惱、對窗外美景與人情的觀察、對社會疏離現象的反思。層次分明,起承轉合自然,結尾更升華了主題,令人回味。
  3. 描寫細膩:
    作者對風景、人情的描寫生動形象,富有畫面感。例如,春風的輕撫、鳥語花香、少年撞翻老人紙皮的場景,都栩栩如生,細節描寫極為出色,給讀者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
  4. 情感真摯:
    文章情感自然流露,從驚訝到感動,最後到對人情冷漠的無奈輕嘆,表達了對現代科技過度使用的深刻反思和對人情味缺失的遺憾,令人深思。
  5. 思想深刻:
    文章不僅僅停留在現象的描寫上,更進一步探討了科技與人際關係的矛盾,提出「放下電話,關懷身邊人事」的呼籲,觀點明確且富有社會責任感。
  6. 語言流暢:
    文章語句優美,富有文學性和哲理性。例如「彷如一座濃霧籠罩、隔絕一切的孤島」和「走出自己的孤城」等句子意境深遠。

提升建議:

  • 在描述乘客低頭玩電話的現象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統計數據或事例,增強論述的說服力。
  • 結尾部分可進一步具體提出建議或行動,讓文章更具實踐意義。

總評:
立意深刻、情感豐富且語言優美的佳作。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展現了「放下電話,觀察生活」的重要性,並對現代社會人情疏離的現象進行了批判與反思,富有教育意義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