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論趣〉| 2015

2015 DSE中文卷一 試題下載

PDF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深入導讀


論趣

記得哪裡筆記有一段,說乾隆遊江南,有一天登高觀海,看見海上幾百條船舶,張帆往來,或往北,或往南,頗形熱鬧,乾隆問左右:「那幾百條船到哪裡去?」有一位扈從隨口答道:「我看見只有兩條船。」「怎麼說?」皇帝問。那位隨行的說:「老天爺,實在只有兩條船。一條叫名,一條叫利。」乾隆點頭稱善。

這話大體上是對的。以名利二字,包括人生一切活動的動機,是快人快語。但是我想有時也不儘然。大禹治水,手足胼胝,三過其門而不入,不見得是為名為利吧。墨子摩頂放踵,而利天下,就顯然不為名利。他們是聖人賢人,且不說。我看至少有四條船,叫做名、利、色、權。世上熙熙攘攘,就為這四事。色是指女人,權是指做事的權力,政權在內。不愛江山愛美人,可見有時美人比江山重要,不能不說是推動人世行為的大動機大魔力。有能力或權力做出大事業來,不為任何力量所阻撓,為事業成功,也可成為人生宗旨,鞠躬盡瘁去做。為名利死,為情死,為忠君愛國死,前例俱在。

只是有時一人只想做官,不想做事,這就跟一般商賈差不多了,只怕利祿熏心,就失了人的本性。能夠通脫自喜,做到適可而止,便是賢人。但是排脫最不容易,以前有位得道的大和尚,面壁坐禪十年,享有盛名。一日有一位徒弟奉承他說:「大師,像你做到這樣超凡入聖,一塵不染,全國中怕算你是第一人了。」那大師不禁微微一笑。這也可見名心之難除也。

但是還有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為動機,叫做趣。袁中郎敘陳正甫會心集,曾說到這一層。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學問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巴士特(Pasteur)發明微菌,不見得是為名利色權吧。有人冒險探南極北極,或登喜馬拉雅山,到過人跡未到之地,不是為慕名,若是只為圖個虛名,遇到冰天雪地,涼風刺骨一刮,早就想「不如回家」吧。這平常說是為一種好奇心所驅使。所有科學進步,都在乎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學發明,就是靠這個趣字而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科學家發現聲光化電,都是窮理至盡求知趣味使然的。

我想這個趣字最好,一面是關於啟發心智的事。無論琴棋書畫都是在乎妙發靈機的作用,由蒙昧無知,變為知趣的人,而且不大容易出毛病,不像上舉的四端。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顧凝遠論畫,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夠瀟灑出群,靜觀宇宙人生,知趣了,可以畫畫。名、利、色、權,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就做到如米顛或黃大癡,也沒有甚麼大害處。人生必有癡,必有偏好癖嗜。沒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變為索然無味的不知趣的一個人了。

青年人讀書,最難是動了靈機,能夠知趣。靈機一動,讀書之趣就來了。無奈我們這種受考試取分數的機械教育,不容易啟發一人的靈機。我曾問志摩:「你在美國念甚麼書?」他說:「在克拉克(Clark)大學念心理學。就是按鐘點,搖鈴上課搖鈴下課,念了甚麼書!後來到劍橋,書才念通了。」這就是導師制的作用。據李考克(Stephen Leacock)說,劍橋的教育是這樣的:導師一禮拜請你一次到他家談學問。就是靠一枝煙斗,一直向你冒煙,冒到把你的靈魂冒出火來。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就是這個意思。靈犀一點通,真不容易,禪師有時只敲你的頭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頓然妙悟了。現代的機械教育,總不肯學思並重,不肯叫人舉一反三,所以永遠教不出甚麼來。

顧千里讀經,是真知讀書之趣的。讀書而論鐘點,真是無可奈何的事。李考克論大學教育文中,說他問過四年級某生今年選甚麼課。那位說,他選「掮客術」及「宗教」兩課,每週共六小時。因為他只欠這六小時,就可拿到文憑。「掮客術」及「宗教」同時選讀,實在妙。但是這六小時添上去,這位就會變為學人了嗎?所以讀書而論鐘點,計時治學,永遠必不成器。今日國文好的人,都是於書無所不窺,或違背校規,被中偷看水滸,偷看三國而來的,何嘗計時治學?必也廢寢忘餐,而後有成。要廢寢忘餐,就單靠這趣字。

一九七四年

賞析

《論趣》為議論性散文,作者通過層層推進的論述,探討人生的驅動力,並最終提出「趣」的重要性,認為「趣」才是最能讓人獲得真正滿足與成就的動力。

文章結構與論證方式

文章從一則歷史軼事切入,通過乾隆皇帝與扈從的對話,引出「名利」二字,並進一步擴展為「名、利、色、權」,指出這四者是推動人類行為的重要因素。然而,作者並不滿足於這種概括,而是透過聖人(如大禹、墨子)的例子,質疑名利是否能涵蓋一切,繼而引入「趣」這一概念。

在論述「趣」的價值時,作者舉例巴斯德、哥倫布、探險家、藝術家等,強調科學、藝術等領域的發展都源於「趣」。最後,文章轉入對教育的批判,指出當時的機械教育壓抑了學生的靈機,使學習變得無趣,導致難以培養真正的學人,進一步突顯「趣」的重要性。

整體來看,文章採用層層遞進的論證方式,先由普遍的社會現象(人為名利色權奔波)引出問題,然後透過反例與補充觀點(大禹、墨子、科學家、探險家)提出新的觀點,最終落腳於教育,深化對「趣」的討論,使文章結構嚴密,論證有力。

語言風格

作者的語言具有典雅與幽默並存的特色,時而引經據典(如「三過其門而不入」「鞠躬盡瘁」),時而生動比喻(如「靠一枝煙斗,一直向你冒煙,冒到把你的靈魂冒出火來」),使文章讀來既嚴謹又富有趣味。此外,文中多次運用對比,如「名利色權」與「趣」的對立、「機械教育」與「靈機啟發」的對比,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

思想內涵

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人類的行為不能僅僅用「名利色權」來解釋,還有一種更高層次的驅動力——「趣」。這種「趣」是求知的動力,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也是人生價值的體現。作者尤其強調,若教育不能激發學生的「趣」,便無法培養真正有學問的人,這一觀點至今仍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

總結

《論趣》不僅探討人生的驅動力,還觸及教育的弊病,最終提出「趣」作為最值得追求的目標,觀點深刻,語言優美,論證嚴密,是一篇極具啟發性的議論散文。這篇文章提醒我們,在現實生活與學習中,應當追求內在的興趣與樂趣,而非僅僅被名利驅使,這一思想對現代讀者依然極具啟發性。

歷年DSE中文試題下載

想更容易掌握中心思想?馬上報讀Canon Lessons Online︰

DSE 閱讀理解 常規課程



如果你正在尋找網上一對一補習,可以聯絡我們︰Whatsapp 53664292 。

除了DSE課程,我們亦提供初中小學全科補習。

論趣

(點擊進入Whatsapp Chatbox)

課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