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DSE中文卷一 閱讀理解 試題下載
聲音解題
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是小說的主人公
《主角:蔣方舟重返文學群星閃耀時》序言
1
我小時候聽到最多的話是:「把書放下吧。」
我乖乖地放下書本,跑到幾個正在玩鬧的小朋友不遠不近處,以一種可疑的姿態假裝參與他們的遊戲,當沒有大人在看我的時候,我就跑回原處,繼續開始看書。
大人不懂。在人生中,我只是一個在任何遊戲中都表現得膽小和笨拙的孩子,但是在看書的時候,我是唯一的主人公,那個被命運眷顧的人,那個把所有的困難都當成磨煉的複雜的英雄。
有個詩人寫:
「我們只看過一次世界,在童年的時候。
餘生只是記憶。 」
我唯一看過的世界是在書架上。赤腳踩在書桌上,在書架上尋找我的朋友。魯迅是個穿深藍色布衫的大方塊頭;張愛玲是個細窄白臉女人,衣服上有很多蛀蟲留下的洞;維克多.雨果是個小孩,髒兮兮的,眨著可憐的大眼睛;托爾斯泰的個頭比魯迅還要大,他很足,愛教訓人,有一次從書櫃拿出來時重重砸在我身上。還有一些尚未認識的藏在書架最深處,等待成為我的傀儡、我的玩伴。
我所知的世界是這些玩伴向我展示的,他們教我愛、尊嚴、謙恭與忍耐,還告訴我該如何生活。
2
小說裡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在小說裡,往往會有一個時刻,主角忽然醒悟了,他們脫離了自身,也脫離了故事,彷彿忽然從作家的筆下掙脫出來,置身事外,看清了一切事物。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敘述者尼克,在目睹了蓋茨比的遭遇之後,對上流社會的虛榮與無情感到倦怠,轉身離開;《局外人》裡始終倦怠的默爾索,在臨刑的前夜,忽然從冷漠與虛無中醒了過來,第一次向冷漠的世界敞開心扉,感到過去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仍然是幸福的。
我讀小說時,總是在等待這神奇的一刻:主角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提出懷疑,推翻過往的生活。世界隨之震動,褪去偽裝的表皮。
在現實裡,我們總是逃避這樣的時刻。我們努力不去盤問自己。不質疑自身遭遇的意義,想盡辦法自我欺騙,把視線牢牢釘死在腳下的那塊地方,只去考慮具體的生活。
生活的具體是個陷阱。王小波寫:「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方式都有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很有趣。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這種生活需要改變。」
3
我原來還讀小說,現在不讀了。小說都是假的,我還是更願意看一些歷史、哲學、經濟方面的書——我時常聽到人們這樣驕傲地宣稱。
不,不是這樣的。小說不僅不是假的,它還讓生活變得更真實。王爾德說過一句俏皮話:「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這段時間,大自然變得越來越像科羅筆下的風景畫了。」這話是說,畫家科羅提供了一種看待自然的目光,看過科羅的畫之後,觀眾也能看清風中的筆觸。
小說也同理。在某些時刻,我們會發現生活變得越來越像卡夫卡的小說了。
在卡夫卡的故事裡,人一覺醒來,忽然發現自己或是處於一個巨大的沒有出口的迷宮,或是變成人人嫌棄的甲蟲,或是成為了無從辯解、無處申冤、無辜無解的犯人。
在卡夫卡出現之前,當我們面對巨大且不可知的力量,那種孤獨無助的狀態不曾被命名。
4
巴別爾(Isaac Babel)有句形容夜晚的話,在殘忍的戰場上,「只有月亮用它青色的雙手抱住它亮晶晶、無憂無慮、圓滾滾的腦袋在窗外徠徉」。從此以後,我總能在月亮那圓缺不定的形狀中看出它的五官與表情。
文學不提供正能量,不提供「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美容美髮,它只能提供一種目光。
同一塊土地,植物學家會辨認出花草蕨類;廚師看到的是食材;房地產商看到的是它未來建起高樓的商機;文學看到的是這片土地的過去與未來、遼闊與細微。草屑如何在夕陽下吱吱作響,小鳥又曾怎樣在雪地中留下楔形爪痕。這塊土地數百年前是戰場,數百年後將芳草淒迷,將白骨變成塵土。
你一旦具備文學的目光,就不會再失去它,如同漫威英雄無意中獲得的超能力。你會發現萬事萬物之間微弱的聯繫,所有的細枝末節——即使空氣中的塵埃,都在以微弱的電流交談。你會發現時間並不是線性的,而是一種幻覺。不信的話,請反覆閱讀《百年孤獨》那個著名的開頭吧:「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讀了多遍,你開始眩暈,你發現上校同時站在三個時間點上:過去、現在、未來。
5
小說已死。寫作者也總這樣發出哀鳴。
小說的功能看起來消失了。農民不需要一個皺著眉頭的作家來替自己描述黃土地的艱辛,他們可以自己拿起手機,把鏡頭對準自己,向千萬觀眾展示。這樣的記錄不是更真實嗎?
我今年在追一系列短視頻,一個非洲女人嫁到中國鄉村,熟練地做中國美食,給人以樸素而奇異的觀感。追得時間長了,我發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女人和丈夫打情罵俏的片段越來越多,想來是因為觀眾愛看這部分。發現這種變化之後,我忽然覺得影片索然無味。
這當然是觀眾的無禮苛刻。觀眾要求「真實」,一旦發現所觀看之物有表演意識,就喪失了興趣。然而,一旦有觀察者的介入,真實本身就成為了偽命題。
在流量時代,這種觀眾和表演者的「相看兩厭」更是頻繁。表演者愈演愈烈地建構虛構的人設故事,觀眾沉迷其間不可自拔,很快,觀眾忽然厭倦,迅速拋棄,尋找下一個「真實的表演」。
還是小說裡的世界更經得起反覆打量。 《活著》中的福貴不會因為察覺到有人邊讀邊哭,就愈發賣力悲慘;哈姆雷特也並不是因為有人凝視才裝腔作勢地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更典型的例子,是契訶夫和伍爾夫筆下的人物,他們經常在分心。女僕在溫暖的營火旁,婦人在手帕繡花時,思緒逐漸愈飄愈遠,視線開始澇散。這些作家對人類心理的揭示遠超心理學家,他們不僅能刻畫真實的意識,甚至能精準地描述出無意識的真實。
6
小說會死嗎?
小說會死,當它不能滿足世界所需。
如今的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人們卻越來越需要簡單。十五秒之內,講一個絕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的故事,把情緒渲染到位,找到一個人們都能指責的對象,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
小說剛好相反。小說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說:「等等,停下來,你再看一眼,有沒有發現什麼不同?」長久凝視之後,原本立場鮮明的讀者變得猶豫不決了。
可笑的唐吉訶德進入小說的結尾時變得可敬了;《紅與黑》裡一心想往上爬的於連,逐漸顯現出驕傲與自卑的交織之後,竟然顯得天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裡的每個主角更是要把我們的腦袋攪亂。
文學植入讀者腦袋裡從未思考過的問題,卻拒絕提供答案。如今,困惑不再讓人好奇了,反而讓人憤怒──人覺得自己被作家冒犯。
7
作家的確始終在冒犯讀者。
不僅冒犯,還欺騙。
今天很多讀者對作家的心態猶如粉絲對偶像,崇拜以外,還夾雜著代入、憐憫。契訶夫的形像是個缺錢的懶漢,被引用最多的話是:「對未來我充滿希望。天氣好極了,錢幾乎沒有!」契訶夫還寫:「我沒有錢用,但又懶得賺錢。請你給我寄一些錢來吧!我決不食言:我只懶到5月份,從6月1日起我就坐下來寫作」。
卡夫卡也是個喪氣專家,名言是:「我最擅長的事,就是一蹶不振。」原來名作家也跟我們一樣啊。不,契訶夫在騙你。他的勤奮超過任何人。他短短一生寫了四百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十幾個劇本,每篇文字都在水準之上,其中不乏經典。 「一蹶不振」的卡夫卡下班之後才能開始寫作,只花了一個晚上就寫完了小說《判決》。他顯得喪只是因為他把人生中所有的興趣——愛、吃喝、欣賞藝術,全部匯總交付給了寫作。
作家們展示給你灰燼,卻隱瞞了他們怎樣燃燒過。
8
作家為了什麼而燃燒?
契訶夫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作品重要得可以傳世,羈弱的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將兩手空空離開這個世界。卡夫卡過世前更是要求把自己所有的作品付之一炬。那為什麼要寫作?為什麼有人會窮極一生,只為了用不同字句的組合來描述人類經驗?
最顯而易見的答案最接近正確:因為他們可以。他們可以講從沒有人講過的故事。
當我去看女作家們的人生時,這一點感受尤甚。勃朗特姊妹從小就習慣在做完了家事之後,在熄滅了蠟燭的黑暗房間裡說悄悄話。夏綠蒂.勃朗特告訴妹妹們:「我要塑造出一個女主角給你們看,她像我一樣矮小難看。」於是,第一個不漂亮、不可愛、不溫順的女主角簡.愛誕生了。
19世紀初的一個夜晚,日內瓦的別墅,著名詩人拜倫和雪萊比賽講鬼故事。雪萊沉默羞澀的年輕妻子瑪麗在角落裡,看著這些驕傲的男人講著乏善可陳的故事,一個關於自大且不負責任的造物主的故事逐漸浮上她的腦海。這個故事將成為人類第一本科幻小說──《科學怪人》。
在講出沒有人講過的故事之後,等待這些女作家的卻不是名聲與權力。文學圈與名利場在目睹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真容之後,對作者本人感到失望;瑪麗.雪萊在出版小說時不得不把自己藏於丈夫的名字之下。一個關於弗吉尼亞.伍爾夫的軼事可以說明一切。她去雕塑家羅丹的工作室,因為擅自看了用布遮住、尚未完成的雕塑,而被羅丹打了一耳光——這就是暴露未被揭露的事物所要付出的代價。
9
命運對寫作者並不公平。
寫作者付出一切,得到的卻是脆弱的神經、糟糕的伴侶、勢利的讀者、注定的誤解。作家卻至死擁抱痛苦,至死走向著火的房子,而從未委身於平庸生活的趣味。他們並非受虐狂,也不是不計成敗的臆想狂與瘋子,而是被一種更深層的公平所支配。
一種公平,是「失敗」與「成功」之間的轉換與守恆。作家們的人生中蘊含著一條鐵律:成功會導致失敗,失敗會帶來成功。
名利雙收帶給作家的只有枯竭與匱乏。馬爾克斯說:「成功毫無價值。」失敗才能提供更深刻與更有價值的生命體驗。費茲傑羅在婚姻不幸福的挫敗感中告別時髦俏皮的風格,寫出《了不起的蓋茨比》,出版時銷量慘淡,直到幾年後美國大蕭條來臨,讀者們才如夢初醒,看到了菲茨杰拉德先於他們看到的幻境消失後的真實世界。雨果1840年就有了《悲慘世界》的全部構思,可真正成文是在他真正體會到貧苦與寂寥的二十年後。
成功遠沒有失敗誘人。他們欣然一步步走向失敗,唯一的原則是:利用你的痛苦,不要欺騙它。
10
寫作者所篤信的另一種公平,是時間帶來的公平。
王爾德因為自己「傷風敗俗」的戀情而入獄,他悲觀地認為自己會以一個敗壞道德者的形象留在歷史裡。他說:「公眾驚人地寬容,他們可以原諒一切,除了天才。」他是對的,公眾不會原諒天才;他也是錯的,因為時間會原諒天才。
時間不僅原諒天才,還會源源不絕地帶給他們盟友。歷史上被忽視、被誤解、被詆毀、被沉默的作家不計其數,他們唯一可依靠的朋友就是時間。時間將不斷消磨現實的威力,以無聲咒語喚醒人群中隱藏的浪漫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這些人源源不斷地到來,最終為作家贏得看起來已敗的戰爭。
11
把書放下吧。他們說。
不,我拒絕。
看那麼多書對你人生有什麼幫助呢?他們問。
他們說得對。書改變不了人生,它只會逐漸揭露生命的本質:受苦與掙扎永不停息。文學不會幫你減輕痛苦,但它能豐富你與受苦談判的語言。這一點點的主觀能動性,就是我們不服從地活著的證據。

主旨
- 童年閱讀世界
作者從小沉浸喺書籍,透過閱讀體驗小說主人公嘅命運,從書中學習愛、尊嚴與生活。 - 小說會覺醒,現實只有逃避
小說主角經常喺某一刻覺醒,重新審視生活,而現實中嘅我哋反而常常逃避,但愈逃避,就愈被生活細節困住。 - 小說令生活更真實
小說並唔虛假,佢可以改變我哋觀看世界嘅方式,令人更深刻噉理解生活,好似卡夫卡嘅小說,就揭示咗現代人嘅困境。 - 小說獨特嘅文學視角
文學唔似科學或者商業,唔可以提供直接實用嘅價值;文學用處在於,令人觀察到世界嘅微妙變化,理解到時間同歷史嘅流動。 - 小說比現實更現實
現實世界充滿表演同觀察,小說可以超越呢種表演,展現人物嘅內心世界,展露人性最真實嘅一面。 - 小說嘅價值︰當代需求嘅矛盾
現代人追求簡單直接嘅故事,而小說反而令人停低思考,要人挑戰讀者嘅立場,套用更複雜嘅思維。 - 作家欺騙,真實創作
偉大嘅作家往往以「頹喪」或「隨性」嘅形象示人,但實際上佢哋極為勤奮,用作品隱藏自己過度燃燒嘅痕跡。 - 作家使命——創作意義
作家所以創作,係要講前人之所未講,好多女性作家就算受限於時代,亦勇敢講出佢哋嘅敘事。
評價
〈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是小說的主人公〉對小說嘅價值提出深入探討,視角獨特,論點鮮明。作者運用生動嘅例子同個人經驗,引導讀者思考小說點樣影響世界,相當有說服力。但文章段落散漫,對比較少接觸文字嘅讀者/同學嚟講,會睇得有啲辛苦。作者對小說同現代資訊社會之間嘅對比,對女性作家面對嘅挑戰有獨到見解,補充咗一般討論較少觸及嘅層面。作者帶出「小說超越現實」,作為書本序文,相當稱職。
題目及答案
9. 本篇共有十段,按結構可劃分為三個部分,以下哪一項的劃分作為合適?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
A | 第一至三段 | 第四至七段 | 第八至十段 |
B | 第一至三段 | 第四至八段 | 第九至十段 |
C | 第一至四段 | 第五至七段 | 第八至十段 |
D | 第一至四段 | 第五至八段 | 第九至十段 |
內容大意︰
第一部分 | 一至四︰以小說裏的主角如何生活為題,指出小說的人物會有覺醒時刻,現實的我們卻不願改變,自願沉淪。
第二部分 | 五至七︰反駁別人認為小說「虛假」的宣稱,指出小說令生活變得更真實,像卡夫卡的小說,我們會發現自己孤獨無助的狀態。
第三部分 | 八至十︰指出文學能提供看待世界的目光,令人發現萬事萬物的聯繫,且以《百年孤寂》為例去說明這種目光可以穿透時間。
10. 在第二段,作者藉《局外人》主角默爾索的故事說明小說有什麼價值?
A. 揭示人生是以冷漠和虛無的
B. 令人敞開心扉體會人生是幸福的
C. 令人逃避現實並找到安慰和期盼
D. 讓人們重新思考人生並尋找意義
11. 在第三段,作者說在現實裡,人們總是逃避「這神奇的一刻」,人們逃避的是甚麼時刻?答案需是兩字詞。(2分)
人們逃避覺醒的時刻。
12. 本篇的第一部分運用了「對比手法」說明小說的價值。試加以說明。(4分)
作者將「小說主角」與「現實中生活的人」作對比,前者總會有覺醒的時刻,而後者則會欺騙自己,沉淪不止。藉著這對比,指出小說就是對真實世界的提醒,提醒人不要只考慮具體生活,而要在生活中作出改變。
13. 作者說文學的目光讓人看事物會有與別不同的領悟。試就「這塊土地荒草淒迷」這個情境為例說明。(4分)
「文學的目光」,為人提供新領悟,令人發現萬事萬物之間微弱的聯繫,察覺所有枝微末節,能以不同角度看待同一種事物。就如同一塊土地,可以是孕育花草的沃土,也可以是建築商的搖錢樹,或可以是流血成河的戰場︰有了這「文學的目光」,就可以發掘平凡生活不為人知的種種。
14. 試指出以下事例分別說明了小說有甚麼作用。(4分)
A. 讓人們看到事物的關聯和意義
B. 讓人們理解到時間的不同向度
C. 讓人們對現實的理解更為具體
D. 讓人們能面對孤獨無助的處境
卡夫卡的故事︰C
《百年孤獨》的開頭︰A
15. 以下哪項是本篇論說手法的特點?(2分)
(1)破立兼備 (2)以小見大 (3) 夾敘夾議 (4)旁徵博引
A. (1)、(3)
B. (1)、(4)
C. (2)、(3)
D. (2)、(4)
想更容易掌握中心思想?馬上報讀Canon Lessons Online︰
尋找網上一對一補習,聯絡 Whatsapp 5442 8109
除咗DSE課程,亦有初中及小學全科補習。
(點擊進入Whatsapp Chat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