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

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又有什麽區別呢?」一句簡簡單單的經典台詞帶出了對無限未來的憧憬。相信大家心中都有夢想,在追尋夢想的漫漫長路上,難免會遭到冷嘲熱諷。有些夢想在別人看來只是幻想,即使窮盡一生也望塵莫及,看似不切實際,但旁人意見又怎能擋得住你那團實現夢想的熱誠?達成夢想能改變自己的人生,甚至是世界,難道沒有意義嗎?因此,夢想看來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

  何謂夢想?夢想指的就是人們在夢裏的想像,是一個不一定會實現的美好期望,往往被稱為夢想的都是些大眾難以達成的事。

  還記得小時候寫「我的夢想」時,無非都是世界首富、國際巨星等,試想這些夢想是一般人做得到嗎?很明顯不能吧。夢想虛無縹緲,只有極少數能達成自己的夢想,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可謂困難重重,覺得夢想遙不可及,攀登理想的巔峰絕不可能。表面上,夢想不切實際,其實對於個人的成長卻很有意義。就在數十年前,一家企業從默默無名做到了全民皆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其創辦人馬雲可謂是個成功的例子。離開大學後,那時的他連互聯網都一竅不通,卻一心想着創業,在別人眼中,談論夢想簡直是以卵擊石,非常不切實際。但他心中的執着迫使他不斷嘗試,同樣地也不斷失敗,最終,經過其堅持不懈的努力,嘗試與失敗造就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能夠走到今天,全依賴夢想的牽引,因此夢想是多麽有意義,它代表着你的初心,也意味着你會為自己的夢想而付出。

  有時候,夢想既讓人活出有意義的生命,同時也能惠及整個社會。有人認為夢想只是個人的事,但其實我們不必有夢想意義的設限。以誠品書店的創辦人吳清友為例,他熱愛閱讀,一直夢想能開設介乎大型連鎖書店與小型獨立書店之間的人文藝術書店。比起利潤及商業考慮,他更關注透過推廣閱讀來讓每個人都有更豐富、圓融的心靈,因此他執意讓書店通宵營業、不打烊,並歡迎顧客在店內席地而坐閱讀。此外,他也引進很多銷量一般,乏人問津的冷僻書籍,務要書店做到一應俱全,滿足不同閱讀需求。在商言商,實乃無可厚非,但吳清友身為企業家卻不談效率利潤,即使明知會虧蝕多年也在所不惜,有人視之癡人說夢,然而他忠於人文關懷的意志,在達成理想的路途上努力不懈,不但在自己的事業中覓得滿足,更成功將誠品轉虧為盈,並引領其成為台灣的文化標誌,讓人文氣息漸次熏陶整個台灣社會。夢想看來不切實際,離你有二萬三千里之遙,但只要你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最終會得到回報。

YouTube Icon 技巧中文 YouTube Channel

  可是,有人說夢想可以當飯吃?夢想未必能夠衡量客觀條件,往往導致追夢者無法承受代價,因而認為夢想並無意義。但是,夢想卻能予人一種克服困難與挫折的動力,讓人達至自我實現。夢想往往與人們所珍視的價值或信念緊密相關,而人們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成就個人意願,達至自我實現,這就是夢想的意義所在。以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為例,他自讀書時期熱愛電影,一心要以當導演為夢想。赴美修戲劇後,他曾六年沒有工作,一直待在家中修改劇本,或四出尋覓資金開拍電影。當時華人處於業界較為邊緣的位置,鮮有華人導演在美國荷里活打響名堂,故李安如此傾注全副心力難免予人不切實際之感。然而,正是對夢想的熱誠讓李安堅定不移地砥礪前行。他一方面在片場負責場務、剪輯、看管器材等繁雜工作,賺取酬勞,另一方面繼續創作劇本並投送至不同電影公司或參加比賽,屢敗屢試。最終李安先後取得台灣金馬獎及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聲名大噪,更獲執導多部荷里活電影的機會,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的導演。由此可見,李安對夢想的堅持一直推動他跨越沿途難關,並使他實踐自我,取得成就。

  總括而言,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其實會帶給我們動力和方向,亦會對社會有不同的意義。正如丁尼生所說:「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嗎?」追夢的過程也會給予我們歷練和經驗,也寄托了我們對未來的嚮往。夢想是個人都應該有的東西,只要拼盡自己全力去追夢,看似不切實際的願景,其實也非遙不可及的事,因為命運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夢想看似不切實際

評語

  1. 主題明確
    文章圍繞「夢想很有意義」這一論點展開,層層遞進地分析夢想的價值,論述清晰且立意積極,充分回應題目要求。
  2. 結構嚴謹
    全文結構完整,分為引言、論述與結論三部分。從夢想的定義開始,接著通過名人事例(馬雲、吳清友、李安)論證夢想的重要性,最後總結並升華主題,首尾呼應,使文章邏輯性強,層次分明。
  3. 論據豐富
    作者選取了具說服力的名人事例:馬雲、吳清友、李安,分別從「改變人生、造福社會、自我實現」等角度,深入闡述夢想的意義與價值,充分支撐了中心論點,論據詳實有力,極具說服力。
  4. 語言流暢
    文章語言精煉流暢,表達清晰且富有感染力。適當運用了反問、比喻及名言(如丁尼生的話),增強文章的文采和說服力,令讀者更易引發共鳴。
  5. 思想深刻
    作者不僅分析了夢想的意義,還反駁了「夢想不切實際」的看法,並強調追夢的過程能讓人克服困難、成就自我,思想立意深刻且積極向上,富有啟發性。

提升建議:

  1. 個人經歷補充:適當加入自身或身邊人的例子,使文章更具真實感,增強情感共鳴。
  2. 反駁部分深化:針對「夢想不切實際」的質疑,可以進一步分析現實條件與努力之間的平衡,讓論述更全面。

總評:
本文結構嚴謹、立意深遠,論據豐富且富有說服力,語言流暢且表達自然,是一篇出色的議論文。作者成功地論證了夢想的價值,並引導讀者思考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思想積極且具啟發性。

夢想看似很有意義,其實不切實際

夢想,向來被視為人生旅途上的明燈,引導我們追求更高的目標。然而,當現實的壓力如影隨形時,夢想是否真的如想像中那般有意義?亦或是,它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終究讓人迷失於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之中?這個問題引發了我們對夢想價值的深思。

夢想的不切實際性

首先,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壓力,使得夢想的實現變得困難重重。現代社會生活成本日益高昂,許多人需要為基本的衣食住行而奔波,缺乏實現夢想的時間和資源。例如,一位對藝術充滿熱情的青年或許希望成為一名畫家,但高昂的學習費用與日常開支迫使他選擇一份穩定的辦公室工作。夢想,在現實的碾壓下顯得遙不可及。

其次,夢想常與個人能力不匹配,導致其難以實現。有些人懷揣成為演員或歌手的夢想,卻忽視了自身的天賦與努力是否足夠。例如,某些參與選秀節目的人對自己過於自信,結果面對殘酷的淘汰制度,夢想破滅,留下深深的失落感。

此外,盲目追求夢想可能導致資源的浪費。一些人為了實現夢想而忽視現實需求,最終錯失其他發展的機會。例如,放棄穩定的職業去追逐創業夢想,但由於缺乏經驗和準備,創業失敗,結果不僅夢想未實現,還讓生活陷入困境。

夢想的重要意義

然而,儘管夢想在某些情況下顯得不切實際,其價值依然不可忽視。夢想能夠激勵人們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追求進步。例如,科學家愛迪生為了實現發明的夢想,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但他的努力最終改變了世界,點亮了人類文明的未來。

夢想更是社會進步的驅動力。許多曾被視為不切實際的夢想,最終改變了世界。例如,萊特兄弟追求飛行的夢想,在當時被人譏笑為幻想,但今天,飛機已成為現代交通的重要工具。

此外,夢想為人們帶來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即使夢想未能完全實現,過程中的努力和期待仍能讓人感受到人生的意義與希望。一位普通人或許夢想環遊世界,雖然無法達成全程,但即便只完成一部分計劃,也能為他的生活增添光彩。

如何平衡夢想與現實

夢想雖然有價值,但必須與現實條件結合。我們應該將大夢想分解為小目標,逐步實現。例如,若夢想成為作家,可以先嘗試投稿短篇小說,逐步累積經驗。此外,保持理性與彈性,根據自身條件調整夢想,避免固執追求不可能的事。同時,尋求資源與支持,通過學習和人際網絡提高實現夢想的可能性。

結論

夢想既有其價值,也存在其不切實際的一面。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重要的是找到平衡點。夢想的意義不僅在於最終的實現,更在於追尋過程中的努力與成長。我們應該以現實為基礎,懷揣夢想,不斷前行,讓生活既有意義又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