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愧的選擇
每個人成長的路上,總會面對一些重要的抉擇,而這些選擇不僅影響了我們的未來,也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自己。對於我來說,一次重大抉擇的經歷,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也讓我明白了勇氣與堅持的重要性。
這個抉擇發生在我中五那年,當時的我正在學校籃球隊裡擔任主力。作為隊中的得分手,我不僅肩負著比賽中的關鍵任務,還是隊友們的精神支柱。然而,就在一次重要的比賽前幾個月,我的左膝突然感到劇烈疼痛。經醫生檢查後,被確診為前十字韌帶部分撕裂,需要休養至少半年時間,並進行復健。
醫生建議我立刻退出籃球訓練,以免傷勢惡化,但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我不僅熱愛籃球,更視籃球為我中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當時的我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遵從醫生的建議退出比賽,專心養傷;要麼繼續帶傷訓練,為了榮譽而拼搏。這兩條路看似清晰,但每一條都充滿著未知與風險。
經過幾天的猶豫,我決定先與教練商量這個問題。教練聽完後並沒有直接勸我退出,而是給了我一個建議:寫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以及不論選擇哪條路,都要承擔可能的後果。那晚,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拿起筆,問自己:「如果繼續比賽,值得嗎?」
這個問題讓我第一次深刻地審視了自己。我發現,籃球對我的意義不僅是勝利和榮譽,更是一種團隊精神的體現、一種自我挑戰的方式。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籃球的生活,但我也不得不承認,如果強行參賽,可能會對我的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最終,我選擇退出比賽,專心養傷。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因為我知道自己可能會錯過中學生涯最後一次代表學校比賽的機會。但我也明白,如果不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修復,我可能永遠無法重返球場。做出這個選擇後,我感到內心既有一絲失落,也有一種輕鬆,彷彿卸下了一個重擔。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開始專注於復健訓練。每天清晨,我會去體育館做膝蓋的拉伸與力量訓練。這段過程非常艱苦,不僅需要忍受身體的疼痛,還要面對內心的孤獨。但正是這段時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我發現,原來自己擁有比想像中更大的韌性與耐心。
復健期間,我還嘗試做了一些平時沒有時間接觸的事情,例如學習攝影與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這些新興趣不僅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也拓寬了我的視野。儘管沒有站在比賽場上,但我感受到了一種新的成就感,這讓我開始重新思考籃球之外的人生價值。
半年後,我的膝蓋基本康復,儘管無法像以前一樣高強度地訓練,但我還是回到了球隊。隊友們的歡迎與鼓勵讓我十分感動,而教練也對我的決定表示了認同。他告訴我,這段經歷不僅鍛煉了我的意志,也教會了我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困難與選擇。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做出正確的抉擇往往需要勇氣,而承擔選擇的後果則需要堅持。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我不僅學會了如何面對挫折,也更加了解了自己內心的渴望與力量。我明白了,有時候放棄並不代表失敗,而是一種對未來的負責任。
如今,回想起那段經歷,我不僅感激當時做出的選擇,更感激那段讓我成長的時光。它讓我明白,人生中每一次抉擇都是一次自我認識的過程,而真正的成長,往往藏在那些艱難的決定之後。
九百三十七字
開放教室


評語
- 主題明確
文章圍繞「重大抉擇」展開,敘述了關於籃球與健康之間的艱難選擇,內容緊扣題目要求。 - 情節豐富
故事完整,從問題的出現到抉擇的過程以及後續的影響,層層遞進,細節生動,讓人身臨其境。 - 表達清晰
語言流暢,邏輯清晰,能有效傳達情感與反思,特別是對「放棄不代表失敗」的深入闡釋,引人深思。 - 情感真摯
敘述過程中展現了內心掙扎與成長,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情感波動與內心轉變。 - 提升建議
- 可進一步加強情感的刻畫,尤其是在抉擇時的心理活動,讓讀者更加感同身受。
- 引入更多關於籃球對主人公的深遠影響的描述,強化主題的情感力度。
附錄︰首見評論題 論說伏位多
◆題解
.選擇所以無愧,必然經過深思熟慮和克盡責任,所以能心安理得,而不會有任何負疚和自責的感覺。題目有着不同的要求:
– 無愧於己:符合個人價值觀、操守、信念、信仰和目標等;
– 無愧於人:符合道德規範、社會公德、公民責任、彼此契約、公眾利益和他人期望等。
.日常生活中充滿着選擇。它通常指在多種可能性中,做出取捨和決定的過程。選擇的過程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往往受到自身價值觀、信念和目標的影響。同時需要平衡自己需求、他人期望以及客觀情况。有時還需要在利弊和風險中權衡取捨。
◆寫作要求
本題包含不同的寫作方式:
(1) 敘寫抒結構:刻劃無愧選擇的代價、體驗或心路歷程等(借事抒情或白描手法皆可)。
(2) 論說文:討論無愧選擇的條件、方
式、價值或重要性等(組織論點、論據和論證)。
(3) 雜文:描述無愧選擇的觀察、意義、思考和智慧等(抒情和議論結合,作多角度思考)。
◆區分高下
(1) 寫作方式雖有不同,但必須以題目作為文章的中心主題。
(2) 選擇必定包含「取」和「捨」之間的衝突,以及作出取和捨的理據(上卷當能突出「取」和「捨」之間的心理掙扎過程)。
(3) 取此則捨彼,捨此則取彼,於己於人,難以沒有遺憾,但在遺憾當中,依然感到無愧於心。其間的經歷、體驗、領悟和思考,正是文章立意所在。
◆難點
(1) 敘事抒情也好,說理雜文也好,一般帶出有關「選擇」的內容不難,但要呈現取和捨之間的衝突和理據就不簡單,再進而突顯「無愧」的心境或思考,更是難點所在。
(2) 題目容易與無悔的選擇相混。「無愧」,更加強調合理性、正當性和道德責任,然後做出無愧於心的決定;至於「無悔」則着重結果和個人利益,只要結果令自己無悔就行。
(3) 例如某人堅持個人信念(賺錢第一),在利害關頭,不講道義,出賣朋友,說是「無悔」還勉強可以,說是「無愧」則值得商榷。
(4) 又或郵差送信路上,目睹途人打架並逃走,犯險追截,終致遺失郵件。其間並無交代選擇取捨的過程,「無愧」就不知從何說起;何况未清楚事情始末,就放下本身責任不顧,貿然犯險,說是「無愧」,實難以讓人信服。